|
浅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 |
|
浅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对血小板的用量日益增加。机采血小板以其纯度高、疗效好、输血不良反应少完全取代了手工血小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使血小板采集能顺利进行,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机采血小板的质量,做好每个献血者的护理十分重要,笔者统计了2003年~2005年6月底采集的血小板1775人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机采血小板1775例,男1102例,女673例,年龄22~54岁,其中22~35岁578例,占32.6%,35~45岁823例,占46.4%,45~54岁374例,占2l%,献血小板第一次398例,占22.4%,第二次469例,占26.4%,三次以上908例,占51.2%,发生献血反应12例,献血反应率0.68%。
1.2 方法 采用美国血液技术公司MCS+、MCS3P血细胞分离机及一次性进口耗材(耗材型号:795A、894A、995E),ACD-A血液保存液,按机采血小板采集操作程序进行采集。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大多数献血小板的人,尤其是第一次,对血细胞分离机的性能不了解,可能会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操作人员首先应主动热情接待献血者,简单介绍血小板的采集过程,告知献血对人体没有影响,对献血者提出的问题热情解答,解除其思想顾虑,嘱咐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有何不适及时提出,使献血者密切配合,保证血小板的顺利采集。
2.2 采前护理 机采血小板采集一般需要一个多小时,采前应由专人为献血者准备稀饭、馒头,避免空腹采集。检查献血者检测是否合格,合格者并根据献血经历、血小板计数、身高、体重等决定能否捐献血小板以及捐献量,询问饮食、休息、睡眠情况以及有无服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仔细查看献血员双上肢静脉,由于采集血小板的质量与全血流速有很大关系,一般全血流速为每分钟80毫升,故最好挑选饱满、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作为穿刺用,衣服袖口不能紧,最好脱去外衣,适时保暖。
2.3 采时护理 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操作,做到一针见血,穿刺成功后,放去开始部分约15毫升全血,然后按采血键采集,采集时要关心献血者的心理感受,随时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营造良好的气氛,通过适当的交谈使献血者心理放松,同时口服10%的葡萄糖酸钙10毫升,预防枸橼酸中毒反应,采集过程中如机器提示流速慢,应仔细查看针头位置,如属血管不充盈可嘱献血者反复做握拳、松拳动作,同时降低采血泵速。
2.4 献血反应的处理
2.4.1 轻度献血反应 机采过程中,出现头晕、呕吐时采取平卧位,双腿屈曲位,嘱献血者深呼吸并尽量放松,同时给予糖水口服,一般会很快恢复。
2.4.2 枸橼酸轻度中毒反应 表现在回输过程中,由于回输速度快,进入体内的枸橼酸、枸橼酸钠来不及进肝脏解毒,使血液中的钙离子快速降低,当血钙降至正常值以下时就会发生低钙反应,常见症状有口唇麻木、胃肠道痉挛,严重时四肢抽搐,此时应立即口服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同时饮用牛奶250毫升,并且降低回输速度,一般症状会缓解,严重的低钙反应应停止回输,保护好献血者,从另一静脉管路推注10%的葡萄糖酸钙10毫升。
2.5 采后护理 机采血小板所需时间较长,拔针后用干棉球沿静脉走向压好穿刺孔10~15分钟,贴好创口贴,4小时后方可去掉,机采完后让献血者在机采床上休息片刻再缓慢起床,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为避免迟缓反应的发生,最好不要献后立即离开献血单位。
3 结果和讨论
3.1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过程护理均很重要,笔者认为,采前应了解献血者有无机采史,可针对性地做心理护理,了解献血者的计数及静脉血管情况。机采过程中密切观察抗凝剂滴速及用量,及早预防枸橼酸中毒反应;注意观察献血员的的静脉情况及全身情况,遇有献血反应及时处理,确保献血者的安全及采血小板的质量。上述的12例献血反应均发生在第一、第二次捐献,并且第一次有献血反应的献血者第二次要特别注意护理,以减少反应的发生。
3.2 献血后健康教育 献血后不要剧烈运动,采血手臂24小时内忌用力,以免造成皮下瘀血,如发生血肿,24小时内行冷敷,24小时后热敷,手臂不要负重。告知献血者当天注意休息,多饮水,不要酗酒,这[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直肠癌患者行造口术的术后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肠造瘘术后护理带的制作与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