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确保老年患者口服药用药安全 |
|
如何确保老年患者口服药用药安全
我院是所老年病专科医院,在开展护士取口服药,发送口服药这项工作中,如何确保老年病人用药安全,防止出现差错,根据我在多年的实际工作遇到的情况,我认为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首先护士必须要了解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1.1 吸收 口服药物经胃肠道的吸收多属被动转运,未解离型药物易被吸收,而解离型者不易被吸收,由于胃液的PH对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度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影响吸收,可用胃排空及肠蠕动的影响。此外,肠道血液量也可影响药物的吸收。老年人与青年人相比,其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减弱,血液量减少。老年人的这些变化,虽可影响药物的吸收,但研究表明,大多数药物在老年人无论其吸收速率或吸收量方面,与青年人并无显著差异。
1.2 分布 在男性,30~50岁之间每年递减0.12Kg,50岁以后,每年递减0.45Kg,但脂肪成分体重在30岁以后逐年递增。在女性,非脂肪成分体重的变化不像男性那么大,30岁以后每年逐年递减0.2Kg,但脂肪成分体重的增加却比男性明显。故在脂肪分布的药物,在女性老年人有特殊的意义,如地西泮在老年人的分布与性别就有很大关系。
1.3 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老年人用药的影响方面,排泄是较重要的因素。肾脏是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老年人的肾脏组织、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功能等变化均可影响药物排泄,因此,给老年人用药时,要根据其肾功能(肾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或调整给药的间隔时间。
1.4 代谢 老年人的肝血流量减少,是使药物代谢降低的一个因素;老年人的功能性肝细胞降低,对药物的代谢也有一定影响;因此给老年人用被肝代谢的药物如普奈洛尔(心得安)、洋地黄毒甙等药物时,可导致血液浓度增高或消除延缓而出现更多的副作用,故需适当高速剂量。
2 口服给药的原则 根据医嘱给药:护士必须了解用药目的、药物作用、治疗量、中毒量、不良反应,并观察疗效和病情。严格查对:
2.1 三查 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2.2 八对 床号、姓名、药品、剂量、浓度、时间、方法和效期。
2.3 给药时间要准确 由于各种药物吸收和排泄速度不同,为了使药物能达到应有的疗效,必须做到准时给药。
2.4 给药剂量和浓度要准确 由于剂量不定,达不到治疗目的;剂量过大,则可引起中毒。
2.5 给药途径要准确 因为采取不同给药途径,是根据治疗目的不同而确定的。
2.6 备好的药物应及时分发或使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给药前应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指导,提高自我合理用药的能力。如:有的老年患者吃了一两年药了,不知药名,只知道是“小白片”“大黄片”缺乏自我保护。
2.7 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工作。
2.8 遇有疑问应重新查对,无误后方可给药。
3 口服给药的注意事项
3.1 严格掌握药物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用药适应症、禁忌症。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
3.2 严格三查八对,防止发生差错。
3.3 发药前须经另一人核对,按规定时间发药,并视病人服下后方可离开。危重病人应协助喂服。
3.4 发药时应根据药物不同的特性进行用药指导 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需在血液内保持有效浓度,应准时服药;服磺胺类药物应鼓励多饮水,防止尿少结晶,引起肾小管堵塞;健胃及增进食欲药物宜饭前服;助消化药物对胃黏膜、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止咳剂对呼吸道黏膜起安抚、保护作用饭后不宜立即饮水,强心甙类药物用药前脉率低于60次/分或节律不齐时,则不可服用;酸类或铁剂服用时可用饮水管吸入,然后再漱口。
3.5 凡特殊检查或行手术而须禁食者,暂不发药;如病人突然发生呕吐或呕血,应查明情况后再行处理。
3.6 如增加或停用某种药物,应及时告诉病人;病人有疑问时,应虚心听取,重新核对无误并予解释。
3.7 遇老年患者拒绝服药时,应了解原因,及时向其主管医师取得联系,酌情处理。
3.8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护士长的管理艺术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