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如何解决我国护士工作压力源

例为质量比例。如普通病房从事护理技术操作的以初级职务青年人员比例较大;重症病人科室需要配备较高学历,有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较强和专科知识扎实的人员比例大一些;现代化医院的发展要保持目前护理人员高、中、初级的学历,职务和老、中、青梯队的三角形向橄榄形结构比例发展以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 2.2.3  优化组合的原则  医院内有一定数量和不同层次结构的护理人员,在编制管理上需要进行人才组织结构优化,配置合理,使不同年龄段,不同个性智能特长,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做到优势互补,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效益,同时也发挥了人力资源的经济效能。 2.2.4  动态调整的原则  现代医院的发展,护理管理者不断进行人员动态调整,要有预见能力,重视和落实在编人员的继续教育,在人事工作上发挥对护理人员的筛选、调配、选用、培养的权利,为配合医院总体发展提供护理人员编配的决策性建议。 2.2.5  人才管理的原则  选择合适的人去担任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做到人员的资历、能力、思想、品德与所担任的工作职务相适应,遵循人才管理的原则,做到量才使用,提高医院工作运转速度。 2.3  尽可能改善工作环境,解决拥挤、设备不足的问题  这一方面对现有固定规模的医院且病人较多,很难实现,但可以根据情况建立新的附属医院或合并一些经营状况不佳的医院,设备供给应及时。 2.4  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对护士的理解和支持、缓解压力、减轻疲劳。 2.4.1  开设护理人员娱乐中心,心理咨询室  可以使护理人员在一天或一段时间中,工作中的压抑、疲劳有发泄的场所或倾诉的对象,并得到正确及时的帮助,减少了心理上的不适应和精神上的疲惫。 2.4.2  实施星级服务管理[9]  已有调查证明该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了护理服务管理,融洽了护患关系,病人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增强了医护合作,促进医护质量的提高。 2.4.3  运用激励理论中的层次需要论和公平理论,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护士心理的不平衡感[10]  人的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是需要不断激励的。护理管理者要认真领会激励理论,善用激励技巧,落实“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广大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潜力投入护理工作、发展护理事业。      总结: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在这个一切都发展迅速的社会,医学事业也在发展,这就会使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竞争的压力、社会的压力。护理工作的压力源就又有更重的发展。所以对于每一位护理管理者来说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认真的对待、寻求更好更恰当的解决对策,来减轻或消除护理人员的压力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Rhodewalt F,Sansone C,Hill CA.Stress and distress as a function of Jenkins Survey-defined Type A behavior and control over the work environment.Basic Appl Psycho1,l991;12:211~226 2.刘宇,任国平.护理工作压力源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5(11):852~854 3.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倦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4.赵然,方晓义.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9):607~610 5.田丽华,宫玉龙.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3;17(1):9~11 6.江晓萍.提高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质量是发展人类健康事业的前提.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0):467 7.陈素坤,王秋霞.护理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09~661 8.杨英华.护理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57~59 9.胡艳宁.护理管理中实施星级服务的效果与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4;4(5):3 10.高翠仙,王凌云.激励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护理学,2004;5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数学优生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如何合理选择
    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如何开展高血压社
    浅谈如何做好传染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
    如何确保血液的质量和输血安全
    探讨如何建立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和安全感
    如何识别和控制临床研究中的混杂与偏倚
    成人日常问题解决的老化研究
    如何有效地结束心理咨询的关系
    问题解决中的内隐认知
    如何查找Internet网上的基因突变信息资
    如何疏导末期病人的感受
    慢性心衰患者如何自护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