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
|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溃疡病可发生于儿童的任何年龄,由于纤维内窥镜技术日臻完善,确诊率不断提高。为提高小儿溃疡病的治愈率,现对儿童溃疡病进行诱发因素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1 一般资料
1.1 病因及诱因 学习、精神紧张等因素,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药物因素,应激性溃疡,其他等。
1.2 临床表现 上腹部隐痛不适、饱胀、嗳气、泛酸;患儿消瘦、发育迟缓;常有呕吐,呕吐物为咖啡色液或暗红色血性液,其余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便潜血呈阳性或有黑便史。
2 诱因分析 溃疡病患儿常由某一诱因致病或几种诱因共同致病,几种诱因往往同时并存。
2.1 学习、精神紧张等因素 学龄期患儿较学龄前显著增多,可能与此年龄段患儿学习任务重、竞争激烈、各方面压力大,长期持续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抑郁及部分患儿的父母期望高,经常打骂,教育方法粗暴或父母长期争吵、离异有关。因患儿长期受到心理应激可诱发溃疡。
2.2 不良生活饮食习惯 可能与独生子女普遍娇宠,养成挑食、偏食、喜吃零食、少吃主食、爱吃冷饮、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因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可使儿童胃黏膜抵抗力下降、易受刺激损伤而发生溃疡。
2.3 药物因素 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药物,可引起溃疡。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黏液分泌抑制,胃肠黏膜的抵抗力降低,易使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形成,短期内大量使用可以促使溃疡出血穿孔;非甾体类药物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抑制胃黏膜合成内源性前列腺素分泌引起溃疡。据有关报道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药物引起上消化道溃疡者为正常人的2~7倍。
2.4 应激性溃疡 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等疾病可引起交感神经强烈兴奋,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使胃肠道血管平滑肌、黏膜缺血缺氧损伤致通透性改变,垂体—肾上腺轴释放大量糖皮质激素,使胃酸分泌增加,蛋白质合成抑制,阻碍黏膜上皮细胞的再生修复引起溃疡。
2.5 其他 遗传因素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且Hp感染往往有家庭聚集现象,通过接吻、口嚼喂食等传染。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Hp对十二指肠溃疡的影响作用比胃溃疡大。
3 护理对策
3.1 针对患儿不同的特点和心理需求施护,培养患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学习负担过重、精神紧张引起本病的,入院后我们除常规护理外,详细了解患儿的兴趣、爱好,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针对患儿的好胜心,耐心说教,正确引导患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克服易兴奋、易冲动、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与患儿交知心朋友,诱导其倾吐内心的担忧、顾虑,多鼓励、多表扬,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争取家长、老师的支持帮助,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切不可苛求孩子,应保证其足够的睡眠及玩耍时间,并将家长和老师的积极态度反馈,使患儿的紧张心理得到松弛和缓解,半月后症状缓解。
对患儿教育方法粗暴的父母,我们耐心说服其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应避免打骂,多进行循循善诱的说理开导,耐心教育患儿,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对父母长期争吵甚至离异的孩子,我们根据情况做好其父母的工作,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心理创伤,主动关心、照顾患儿,并鼓励患儿专心学习,保持乐观的情绪,以利身心健康。
3.2 利用与患儿接触的机会,采用各种形式,引导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同时重视家长的配合,将预防及易导致溃疡病的知识,让家长及患儿明白,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使家长懂得不能用溺爱代替理智的教育。
3.2.1 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在家长的配合下,指导并督促患儿养成晚上按时睡觉、早晨按时起床;定时、定量进餐;合理安排玩耍时间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针对性地给患儿讲沉迷玩电子游戏机的危害、边看电视边吃饭的不良饮食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道理。
3.2.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对饮食习惯不良引起本病的。入院后我们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向家长及患儿进行健康宣教:①转变观念。不是患儿要吃什么就给什么,而是患儿应吃什么,保证各营养比例合理,品种齐全。②定时进餐。合理安排进餐时间,从小养成细嚼慢咽,专心进餐的吃饭习惯,纠正边吃边玩、边说、边看[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护理管理者有效运用领导艺术的方法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在PIVAS配置细胞毒性药物的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