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例急性脑梗塞应用rt |
|
1例急性脑梗塞应用rt-PA溶栓的治疗与护理
关键词 脑梗塞 溶栓 治疗 护理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硬化,血管内形成血栓,阻塞了血流,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坏死而出现了一系列症状和后遗症。溶栓成为急性脑梗塞最有效,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1]。在脑梗塞发作的3~6小时内,经头颅CT诊断排除脑出血,应用注射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又称rt-PA)进行治疗,在临床脑梗塞溶栓治疗中属领先治疗水平。我院2005年11月24日收治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rt-PA进行及时溶栓治疗,并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患者,男,38岁,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下肢疼痛麻木,不能行走伴头晕5个半小时。
1.2 体检 意识清晰,检查合作,对答切题,呼吸平稳20次/分,心率72次/分,律齐,血压145/80mmHg(R),双眼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左侧眼睑以下面部针刺觉减退,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左侧肢体针刺觉减退,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
1.3 影像学检查 急诊头颅CT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定性:缺血性血栓形成。
1.4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8.6×109/L,N79%,血小板168×109/L,随机血糖、肾功能、血钾钠氯、凝血功能正常。
2 治疗 患者脑梗塞明确诊断,并排除脑出血,发病时间短,在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内,符合溶栓治疗指征。立即予以rt-PA溶栓治疗,配合心电监护,血压监护,吸氧。溶栓治疗后检查左上肢体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Ⅲ级。溶栓治疗1小时后检查左上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Ⅲ+级。继续给予活血化淤、营养脑细胞、提高脑代谢及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检查左上肢肌力Ⅴ-级,左下肢肌力Ⅴ级。复查头颅CT示:无明显梗塞灶。住院14天症愈出院。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护理工作的迅速、有效开展,可以为患者家属提供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稳定家属的恐慌情绪,从而提高家庭应激支持水平[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脑梗塞的症状及有效治疗后的转归,告之溶栓治疗的成功案例,解除患者紧张焦虑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态度和蔼,技术熟练,使其产生亲切感信任感。
3.2 病情观察及护理
3.2.1 一般护理 启动溶栓治疗紧急预案。安置患者于单人病室,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备齐溶栓治疗用物,包括心电监护仪、微量静脉推注泵等。溶栓治疗期间专人护理,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褥疮护理等。
3.2.2 生命体征及血压监测护理 观察意识、精神状态,溶栓期间及溶栓后2小时内每15分钟监测血压,3~6小时内每30分钟监测血压,7~16小时内每小时监测血压,保持血压在90~140/60~90mmHg之间,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告知医生,防止血压不稳并发症。
3.2.3 用药及输液护理 对偏瘫患者,应尽量选择健侧肢体静脉[3]。溶栓治疗脑梗塞时,应在健侧肢体进行输液穿刺,以便观察患侧肢体的肌力情况。用药时间、剂量精确。遵医嘱rt-PA5mg加注射用水至5ml,微量泵静脉推注1分钟,观察5分钟,检查肢体活动情况、血压、有无出血现象。再遵医嘱rt-PA45mg加注射用水45ml微量泵静脉推注60分钟,同时防止穿刺部位渗血或药液渗出。
3.2.4 不良反应的观察护理 溶栓治疗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出血反应。使用前掌握禁忌症,不可用于高危出血倾向者,如脑出血、出血体质、近期服用抗凝血药者,严重高血压,严重肝病,3个月内有胃溃疡史患者等。若在溶栓治疗中出现出血,常表现为表面出血,如穿刺部位出血或血管损伤,所以应尽量避免反复穿刺,应使用静脉留置针,并严格做好穿刺处皮肤消毒,防止感染。若表现为内出血,则为胃肠道或泌尿生殖器道、后腹膜、中枢神经系统或实质器官出血,应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有无出血点、淤血、淤瘢,有无牙龈出血、鼻衄症状,观察有无腹痛、呕血、黑便症状,,注意尿液颜色观察有无血尿症状,观察有无头痛头晕等脑出血症状,[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导诊护士在医院门诊工作中的作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主动脉夹层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