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医院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分析和对策 |
|
基层医院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分析和对策
摘要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穿刺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医院的护理技术操作水平,本人临床护理工作20年,通过自己静脉穿刺的实践经验,对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穿刺水平的相应对策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 静脉穿刺 分析 对策
1 小儿动脉与静脉的区别 动脉血管管壁厚,管腔光滑为圆形,与皮肤颜色接近,触之有搏动感,动脉血为鲜红色,穿刺后因管腔内压力大,针管内的血不易回流入血管腔,挤压针尖,周围皮肤为白色。静脉血管管壁薄,管腔大小不规则,为蓝色,触之无搏动,静脉血为紫红色,穿刺后针管内的血易回流入血管腔,挤压针尖皮肤不变色。静脉穿刺的部位:有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颈外静脉、头部静脉、上下肢静脉,这些静脉穿刺后易固定。
2 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
2.1 基层医院病人多,比较拥挤、病房黑暗、光线不足,特别是晚上,多数情况下一个人上班,没有操作协作者。上述因素不利小儿静脉输液。
2.2 90年代独生子女多,孩子显得更金贵,父母长辈加倍宠爱。输液时还未进行穿刺,孩子的父母就给操作者施加心理压力,如:“大妈一针就给你打着”,“我家孩子在别处一针就打着了”,“脑壳我家不给打”,“手背不能打”,有的未给穿刺父母就心疼孩子而流泪等。
2.3 操作者心理状态不佳,带着情绪上班,静脉穿刺时注意力分散,环境因素干扰(如噪音大)或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关系密切;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水平没有得到更多的训练,都是影响穿刺成功的因素。护理人员工作过度劳累,静脉穿刺水平也会下降。
3 提高静脉穿刺水平的对策
3.1 穿刺前应选择好穿刺的部位和血管,避免在骨隆突起处、关节部位、静脉活瓣等处进行穿刺。进针时角度以15℃~20℃为宜,过大或过小易穿破血管壁。进针时各组织的进针力度和速度也不相同,进入皮下组织时用力要大,速度要快,穿破血管壁进入血管腔时,用力要轻、稳,慢。
3.2 做好家长、儿童的思想工作,对患儿进行解释、安慰,取得他们的合作。要求家长帮助固定患儿头部、四肢,减少蹬动,以免针头进入血管后,又被患儿蹭出血管外,防止穿刺后被患儿一把抓去。
3.3 医务人员要态度和蔼,有耐心,鼓励小朋友说:“你很勇敢,很能干,是个乖孩子”,“打针时越动越疼,不动就不疼”。有意接近患儿,抚摸患儿,为小朋友创造一个熟悉轻松的环境,使患儿在完全放松,又乐意接受的环境下进行穿刺。
3.4 穿刺者要有娴熟的技术,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穿刺时要有轻松、细心、得意的情绪,要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3.5 穿刺者要有主见,有充分的把握,善于寻找静脉,有时要从不同的光线角度下看静脉的充盈度及走向,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静脉的足迹一点都看不见时,一是估计静脉的走向进行穿刺;二是寻找毛细血管进行穿刺。若水肿严重时,沿静脉按压血管,露出血管后立即进行穿刺。
3.6 穿刺者在穿刺的一瞬间,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针的位置深浅适度,对准穿刺点进行穿刺以保证成功率。
3.7 穿刺环境 光线要充足,温度适宜,位置舒适。
3.8 被穿刺者及家属尽量减少对穿刺者施加心理压力,因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是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4 总结 静脉走向、静脉穿刺因人而异,千变万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善于积累和总结经验,创造一些有利于我们工作的积极因素,排除干扰静脉穿刺的不利因素,我们的工作就能顺利进行,一针见血就有希望。
参考文献
1.张苹,犹品素,从玉芬.基础护理学600题55
2.陈淑姣.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及对策.康复与疗养杂志
上一个医学论文: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预防 下一个医学论文: 情感关怀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