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患交往沟通的技巧 |
|
护患交往沟通的技巧
关键词 护患交往 沟通 技巧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观点或感情,求得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方式和过程。是护士社会活动和职业活动的基本形式。只有通过成功的交往,才能很好的沟通,实现工作目标。临床护理实践中,护患之间的沟通是产生护患关系的基础。护理人员需要应用适当的沟通技巧去收集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健康资料,以制定护理计划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因此护士要学习知识和技能,同时接受社会文化的熏陶,使之逐渐形成与社会、职业要求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服务于社会。
1 护患成功交往的原则
1.1 了解、把握语言环境,是促使护患成功交往的关键环节,语言环境的构成,受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制约,要正确把握使用语言者的身份、思想、职业修养、性格,心情、处境和接受受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基本要素。
1.2 护士角色在交往中的地位作用 护士要在与病人的交往中去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社会责任。因此,护士在护患交往中处于主动者的地位,正确把握和运用主导者的作用,才能通过交往创造出相应的社会价值。
1.3 交往对象 护患交往效应受患者身份、文化、职业、思想、性格、心情、处境等因素的影响。护士应根据患者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征、心情处境、以及不同时间、场合的具体情况,选择患者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和内容进行交流沟通。交流沟通。
1.4 善于综合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技巧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充分说明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和作用。如果以高雅脱俗的言谈、诚挚温馨的笑容、亲切廉逊的态度、庄重稳健的举止相结合,来构成护理语言、非语言交流系统,就不仅是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方法,而且是护理艺术和护理道德的本质体现。
2 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
2.1 护士语言交流策略
2.1.1 运用得体的称呼语 称呼语是护患交往的起点。称呼得体,会给病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交往打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护士称呼病人的原则是;①要根据病人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力求确当。②避免直呼其名,尤其是初次见面呼名唤姓不礼貌。③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④与病人谈及其配偶或家属时,适当用敬称如“您夫人”、“您母亲”,以示尊重。
2.1.2 巧避讳语 对不便直说的话题或内容用委婉方式表达,如耳聋或腿跛,可代之以“重听”,“腿脚不方便”;患者死亡,用病故、逝世、以示对死者的尊重。
2.1.3 善用职业性口语 职业性口语包括:①礼貌性语言。在护患交往中要时时处处注意尊重病人的人格,不伤害病人的自尊心,回答病人询问时语言要同情、关切、热诚、有礼,避免冷漠粗俗。②保护性语言。防止因语言不当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对不良预后不直接向病人透露,对病人的隐私要注意语言的保密性。③治疗性语言。如用开导性语言解除病人的顾虑;某些诊断、检查的异常结果,以及对不治之症者的治疗,均应用保护性语言。
2.1.4 注意口语的科学性通俗化 科学性表现在不说空话、假话,不模棱两可,不装腔作势,能言准意达,自然坦诚地与病人交谈。同时注意不生搬医学术语,要通俗易懂。
2.2 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 非语言又称体态语言,它与语言构成交往的两大途径。体态语言常能表达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思,且能充分体现护理工作者的风度、气度,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增进和谐的护患关系。非语言交流的技巧有:
2.2.1 手势 以手势配合口语,以提高表现力和感应性,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如病人高热时,在询问病情的同时,用手触摸患者前额更能体现关注、亲切的情感。当患者在病室大声喧哗时,护士做食指压唇的手势凝视对方,要比以口语批评喧闹者更为奏效。
2.2.2 面部表情 据研究发现,交往中一个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面部表情在非语言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常用的、最有用的面部表情首先是微笑。护士常常面带欣然、坦诚的微笑,对病人极富有感染力。病人焦虑时,护士面带微笑与其交谈,本身就是“安慰剂”;病人恐[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供应室工作质量管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如何提高护士临床用药能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