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应室工作质量管理 |
|
供应室工作质量管理
供应室是为临床科室提供各种无菌物品的科室,是医院的心脏。供应室工作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疗质量,与医院感染息息相关,重视供应室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和核心。
1 加强物品各环节管理
1.1 做好下收下送工作 护士每日准时下科室下收下送物品,认真清点数量,核对物品名称,并登记,供应室与临床科室护士双方签字。无菌车与回收车均为全封闭式,专车专用,分人管理,严格区分无菌物品和污染物品,并保持车辆清洁卫生,每日用500mg/L84消毒液擦拭一遍。
1.2 重视清洗质量 清洗是灭菌的重要准备工作,没有正确有效的清洗,就没有高质量的灭菌。整个清洗过程必须遵循5个步骤:含氯清毒液浸泡、常水清洗、多酶清洗液浸泡、再次常水清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不能简化步骤。浸泡液现配现用,每日更换,蒸馏水为新鲜流动的蒸馏水。清洗后物品质量要求:器械类清洁光亮、无锈、无污渍;胶管类表面光滑,无变色老化、无粘连;穿刺针配套、针尖锋利无钩,针梗无弯曲;储槽外观洁净,无胶渍;布类干净完整无破损。
1.3 严把包装质量关 包装间每日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包装台台面用消毒液擦拭两遍。包装前检查物品质量,包装时核对物品配备数量种类,包装后物品尺寸规范小于30×30×50cm、重量5~7kg[1],包外贴3M胶带,标识清楚,注明物品名称、无菌日期、有效期、责任人签名。包内放化学指示卡,放在两层布类之间,不要与金属物品直接接触,以免染料碰到冷凝水影响观察结果。
1.4 严格执行灭菌操作程序 灭菌是最关健的环节,消毒员应工作严肃认真,持证上岗,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的各项要求执行操作。灭菌前认真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正确装载物品,金属器械包放下层,布类包放上层,各包之间有一定空隙,以利于蒸汽通过,装载量小于90%,大于10%,灭菌期间密切观察灭菌器运转情况。灭菌后物品3M带变色合格、包装完整无损、手感干燥、与未灭菌物品分开放置。
1.5 加强无菌物品储存管理 无菌间专人管理,无菌物品存放于无菌间,与一次性医疗用品分柜放置,并分类固定。按时间先后顺序摆放,每日检查无菌物品有效期,杜绝过期包,记录无菌物品发放情况。无菌间空气用臭氧消毒机消毒,每日2次,每次2小时,无菌柜用500mg/L84消毒液擦拭二遍。
2 加强人员管理、提高业务素质 组织护士学习《供应室规章制度》、《医院感染管理》、《消毒技术规范》、《供应室验收标准》等有关供应室专业知识,每人一本业务学习本,护士长每月考核一次,强化所学内容,提高理论水平。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转变服务观念,以“一切为临床着想,一切为临床服务,一切使临床满意”为工作目标,做到工作积极主动,服务热情周到,语言文明礼貌。
3 加强灭菌器监测和日常监测 质控护士每日常规监测消毒液有效浓度,检查物品清洗,包装、无菌质量,不合格者重新处理。每月灭菌器生物学监测、无菌包细菌培养、工作人员手、无菌间空气物表细菌培养一次。每锅次灭菌器有工艺监测,详细记录无菌日期、压力、时间、温度、操作者姓名。每个无菌包有化学监测3M胶带和化学指示卡,每日灭菌器B-D试验一次。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强度,小于70UW/cm2的灯管给予更换。
4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专室储存,专人管理,清除了仓库内杂物,所有物品均放置在离地20cm的储物架上,标出种类型号,摆放整齐有序、标识清楚,一目了然。每批货物认真登记入库时间,物品数量、品名、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检查包装有无破损、漏气,包装商标清晰、字迹清楚,热源报告合格才可以发放。建立一次性物品回收发放记录本,科室配备一定基数,一对一调换,双方签字。使用后一次性物品回收集中毁形,无害化处理。
5 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 了解科室使用无菌物品的情况,有问题及时解决。征求意见和建议,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工作,克服一切困难,满足临床需要。
通过加强落实以上管理措施,供应室护士业务素质大有提高,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全面实行下收下送工作,使临床护士从大量的非护理技术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护士对供应室工作满意。同时将科室自备物品集中到供应室处理,使物品的清洗,[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医院护理工作中的质量管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护患交往沟通的技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