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输液护理体会 |
|
静脉输液护理体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和急救措施,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通过及时准确的静脉输液来为患者抢救生命,减轻痛苦,同时,做为一名合格的护士还必须尽量减少静脉输液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麻烦。因此静脉输液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利益及护理工作的质量。
通过十余年的临床工作及观察,我总结出如下的静脉护理体会。
1 静脉输液前的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素质护士发挥技术专长的先决条件,同时,鼓励患者最大限度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患者对打都有畏惧感,害怕疼,害怕一针打不上等等,出现颤动、躲闪等,给成功穿刺带来障碍。对此,护士应给予鼓励,应把自己的自信通过语言的方式传递给患者。血管越是不易穿刺的患者,护士选择血管时越要认真,避免盲目进针,切忌口中念叨血管如何不好扎、往哪扎呀等等。这些不自信的话会给患者造成不安心理。护士可以与患者交谈些其他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
2 静脉的选择
2.1 尽量选择较远端的静脉,特别是病程长的患者。
2.2 选择上肢静脉,尽量选择桡侧血管,因尺侧神经末梢更丰富,痛觉更强。
2.3 尽量选择较平坦的位置,这样固定较好,患者轻微活动不易外渗。
2.4 在抢救时需争分夺秒,应尽量选择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给药,疗效更直接更迅速。
3 排气的方法 大多数一次性输液器末端都有一个海绵过滤器,临床常遇到其内易遗留少量空气,静点时偶有少许气泡输入血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排气时将过滤器针头方向向上,一边排气一边用手指弹过滤器,这样,其内遗留的空气便会顺利从针头排出。
4 止血带的系法 系止血带并非越紧越好,有些静脉较充盈,过紧会使静脉活动度增大,加大进针难度,并且止血带过紧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精神紧张。因此系止血带要根据实际情况,使静脉刚好充盈为宜。
5 穿刺的方法
5.1 穿刺前传统方法是嘱患者握紧拳头,但实际操作时,握紧拳头反而会使血管看不清,并给患者带来紧张。应嘱患者握放松样的空拳较好。
5.2 穿刺前拉紧皮肤的传统方法是护士左手大拇指延血管向下拉紧皮肤,实际情况是,穿刺后左手松开后,易改变针尖位置,时而出现慢渗等针尖损伤血管壁的现象。实践证明,护士左手大拇指刚好按住血管,拉住皮肤为宜。
5.3 护士手握针柄的最好方法是右手大拇指和中指固定上下两边,食指固定针柄上面,这样三点固定一个平面比较稳固。
5.4 传统的进针角度是20度,实际操作时因皮肤结构较致密且神经末梢丰富,针头在皮肤内穿行面积较大,使患者较痛和疼痛时间较长。实践表明,穿刺皮肤以40~45角度快速进针为宜,减少针头在皮肤内的穿行面积及时间,使患者减轻疼痛感和减少疼痛时间。
5.5 进针的力量应根据患者皮肤薄厚而定,如患者的皮肤较薄,进针力量就应小些,否则易直接刺入血管或刺穿血管。
6 固定针头 现在临床上多用一次性胶布固定针头。较好的贴胶布顺序是,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再用带无菌棉垫的胶布帖住针眼,第三条用来固定较细软的滴管部分,并将其绕向其他方向,以免患者简单活动使针头直接拉出。如果穿刺部位较突起,针尖易帖于血管壁,影响滴速,这时根据情况在针柄下垫一小块棉球即可。
7 输液中的热敷 有些患者静点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时,会有痛、胀等不良感觉。热敷是临床常用方法。因为温热刺激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缓解静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加速组织胺等致痛物质的运出,从而缓解了患者的痛、胀等不良感觉。热敷的温度在60~70℃为宜。热敷位置应在针眼上方二寸以外较好,离针眼太近会使血管针眼膨胀,出现慢渗或拔针后渗血出现青紫
8 拔针 拔针时揭掉胶布的顺序是:先揭掉贴在细软滴管上的一条,再揭掉固定针柄的一条,此时应尽量减少针柄的晃动,以免损伤血管。然后再用左手大拇指轻按针眼上的胶布及静脉针眼位置,右手快速将针拔掉。此时左手大拇指切忌过大用力按针眼,否则易使患者感觉很痛,并易损伤血管。拔掉针后,护士应继续按3分钟左右,如过短或只按皮肤针眼,静脉上的针眼易渗血,出现皮下血肿、青紫[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现代病人与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静脉留置针非正常原因中止的探讨与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