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现代护士的工作现状


现代护士的工作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护理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高等教育的发展、护理队伍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新的护理理念的不断引入,大量新的医疗护理材料的临床使用,使护士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但是由此也存在不少的矛盾和问题。 1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影响到护理质量的提高 在我国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我国千人口中仅有近1名护士,而在大多数国家均达到4人左右,美国2亿多人口却有200多万名护士[1]。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使得护理临床忙于技术操作,而无暇顾及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且有一些医院聘用临时护士或护工,这些使得护理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而护理人员不足导致护士身心疲劳也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2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缺乏 在临床的护理活动中,确实存在着忽视病人权益的现象存在。目前的护理队伍缺少对法制和法规的学习,也缺乏从法律的角度去认识和考虑护理问题。在护理实践中护士更多地考虑如何尽快地解决影响病人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由于工作繁忙护士解决了护理问题后忽略了记录,也有的护理管理者为了应付考核要求护士重新抄写记录,以致破坏了原始记录的原始和真实。相当的护士责任意识差,对由违规行为引起的严重的法律后果缺乏认识。 3 职业危害的防护不足 马来西亚的Tan将护士的职业危害分为: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心理因素[2]。现在大多数医院实行岗位定编和绩效考核护士长时间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护士的精神压力大没有有效的释放空间。各种化学药物的接触、频繁直接接触具有感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针刺伤和运动、暴力危害,护士的职业危害不容忽视。而目前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护,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也相应滞后。 4 缺乏有效的在职教育和在岗培训 终身教育是对所有护理人员的要求,我们对护士的继续教育和在职教育以及技能培训往往流于形式,这和护士的工作繁忙岗位不能离开有一定的关系[3]。而只有不断的强化培训,才能统一观念更新知识,整体提高。 5 人员招聘和院内岗位分配体制僵化 目前的人员招聘趋向于高学历,而忽视了对忽视技能尤其是服务素养的考核。而院内岗位的分配也没有创新,没有本着双向选择,公平竞争的原则。 6 解决问题能力和科研能力缺乏 科研是护理发展的必由之路。护理科研在国内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临床护理人员不能很好地完成科研工作。一方面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没有时间搞科研,一方面护理人员素质还不到位,无法像循证护理要求的那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国的护理人员在总结临床工作经验,将其发展成从工作中识别成可以研究的问题开展科研的能力不足。而护士需要在一个经常变化的环境中运用相关的各种知识,从工作中识别可以研究的问题,协助开展科研工作并将科研结果用于临床实践,逐步提高我国的护理实践和科研水平。 7 专科护士、全科护士、护理专家各有所长 在国外有专科医师和家庭医师两种,他们各具特色,我国护士也已出现这种分科。专科护士在医院、家庭护士服务于社区,这样有机结合,可使护理工作更深入地开展。国外有护理专家,他们受过多学科的高等教育,这些专家从事护理教学、护理管理的工作,他们可以在医院具体的某个科室工作,护理专家与护士长不同,护士长只负责行政和日常工作,而护理专家则对护理工作进行监控,从而有效地保证护理质量。而护理专家也在我国的医院陆续出现。 8 社区护理将大有作为 社区卫生事业应大力提倡,尤其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和城镇。在美国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社区护理不只是为了防病治病,更多的是对人的情志上的关怀。 参考文献 1.白玫,沈宁.试述护理人才的内涵.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28~829 2.叶志弘,孙晓敏.国际合作的护理管理模式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865~866 3.卢岳青,佟东宁,沙杭.聘用护士流失现象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867~868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论护士美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系统化整体护理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
    浅谈助产护士对临产妇女的心理干预
    21世纪中国护士伦理准则草案
    护士长考试成绩的分析与启迪
    现代人类的起源和迁移 来自母性遗传的
    中医现代化的先验批判
    现代中医人才师承教育培养形式的探讨
    浅议对现代中医人才的培养
    利用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方法深化对肾脏
    门诊信息化管理  内科护士职责定位
    护生的护士专业形象塑造与研究
    影响实习护士考评成绩的相关因素研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