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损伤与防护措施 |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损伤与防护措施
关键词 手术室 职业损伤 防护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场所,也是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现代手术室护士处于多种有害因子之中,有关护士的职业损伤带来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现就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损伤因素与防护措施探讨如下:
1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损伤因素
1.1 手术室护士在日常手术配合中常使用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有资料报道[1]某医院手术室工作年限3~20的护士中,有损伤经历达100%,针刺伤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2 血液、体液的污染 手术室护士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术中锐器伤、对骨科矫形、打钉不小心血溅落到皮肤或眼睛里都造成手术人员的眼睛、皮肤、粘膜的污染,特别是乙肝、丙肝、HIV感染的病人。
1.3 消毒灭菌剂的影响 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应用较多,污染手术后器械、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均要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2%碱性戊二醛会引起皮肤发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含氯消毒剂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
1.4 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 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其空气中存在着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的污染环境中,对手术室护士听力、记忆力、理解力造成一定影响,如吸入高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
1.5 心理疲劳 手术室护士每日处于高度精神紧张,如遇重、危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为明显责任上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医护人员的心理性危害主要时精神压力和经常加班。
2 自身防护措施
2.1 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不能直接用手接触锐器,更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人。传递手术刀、缝针时速度要放慢,也可放在弯盘中传递以免刺伤,用过的针头要套上帽子,不可直接用手装卸刀片、折断针头。一旦刺伤立即挤出血液,用流动水冲洗,并用碘伏消毒,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定时追踪,进行医学观察。
2.2 当接触或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戴手套,如静脉输液、插胃管及术后整理手术间。接触破损皮肤或为急诊患者护理时戴手套,防止自身感染。规范择期手术病人的术前生化项目检查,并在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情况,急症病人按阳性处理。
2.3 消毒灭菌剂防护 手术室护士常年接触甲醛。应将甲醛熏箱放在通风的房间,从里面取物时,应戴好防护眼罩和口罩、帽子,接触戊二醛时戴好橡胶手套,经环氧乙烷消毒的物品,必须将吸附的环氧乙烷驱散后才能使用。
2.4 麻醉气体防护 改善手术室的通风换气条件,选择质量好的麻醉机,将每个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室内装有负压抽吸装置,定期抽吸。
2.5 增强体质,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工作中要注意合理安排,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带来的身心疲劳,保持心情舒畅,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营养,定期体检,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使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损伤降低至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陶永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损伤与防护、护理与康复,2003
上一个医学论文: 理疗配合睡眠姿势指导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护理记录书写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