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康复训练 |
|
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康复训练
膝关节病变严重影响关节功能,使人们生活质量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为膝关节肿瘤、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疼痛、强直、关节功能碍障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TKA在临床已广泛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我院自2000年至今,共完成TKA20例,通过我们精心的护理及配套的康复训练,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患者中,男17例,女3例;年龄46~48岁。均为骨性关节病者。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骨性关节病患者年龄较大、患病时间较长,在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前均已接受过各种保守治疗,疗效不明显,长期疼痛不仅严重影响了关节功能,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心理创伤。此类病人大多因患病时间长,有手术的愿望,但又担心手术创伤较大而产生恐惧心理,思想顾虑较多。此时,护士态度和蔼,语言轻柔,了解其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工作,术前积极与患者沟通,解除其对手术假体、术后预期的顾虑,增强自信心,消除紧张情绪,配合好术前准备和手术实施。
2.2 术前准备 遵医嘱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对高龄患者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等各种内科疾病的患者,其机体心、肺、肝、肾功能储备不足,麻醉、手术创伤进一步加重机体机能损害,因此,术前应配合医生做好精心准备,改善脏器功能,将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纠正心率失常,戒烟、戒酒,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预防并控制呼吸道、泌尿系感染。注意补充营养,纠正贫血、负氮平衡。术前常规备皮、备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做好肠道准备,应用镇静、镇痛药物。指导病人正确、有效咳嗽、咳痰,床上大小便,教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增强肌力及关节活动度。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有效镇痛 观察并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适当给予止痛药物或应用自控镇痛泵,消除主观疼痛感,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有利于改善精神状态,提高食欲,允许按计划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同时镇痛可避免血压、血糖升高,减轻炎性反应,预防并发症。
3.2 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 根据麻醉情况给予不同体位,常规禁食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每15分钟1次,监测6~8小时,病情平稳后可停止。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及伤口引流情况。随时观察患者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足趾运动情况以及肢体是否肿胀,皮肤温度及静脉回流状况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注意观察切口及引流管,保持切口敷料清洁,不污染,定时给予换药,同时防止伤口引流液倒流。
3.3 预防并发症 ①预防切口感染及深部组织感染:术后继续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内,加强营养,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观察切口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保持切口干燥,敷料清洁。对心肺功能不全患者,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提高组织抗感染能力及修复愈合能力。动态监测体温变化,注意发现皮肤感染灶,泌尿系、肺部感染征象,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规律应用抗生素7天。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此组病例为老年患者,血凝常处于高凝状态,加之双膝同时手术,更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应高度警惕,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注意观察下肢早期局部体征。因术后给予镇痛泵等有效镇痛措施,血栓发生早期患者往往无明显疼痛主诉,因此应密切观察肢体皮肤颜色、浅感觉、温度、肿胀情况,有无凹陷性水肿,肢端循环,足趾主动、被动活动情况。功能锻练间隔期,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促进肿胀消退,垫高肢体时不能压迫国窝。经常进行肢体按摩,加强肌肉舒缩及关节活动练习,促进血流循环,避免血流瘀滞,常规口服阿斯匹林75mgl/日,消炎痛50mg3/日,并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丹参注射液。
3.4 功能康复锻炼 功能锻炼要保证在无痛情况下进行,以利患者配合并消除恐惧心理。康复锻炼要注意锻炼与休息相结合,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原则,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肌力及关节活动度,同时要照顾到切口愈合情况及患者体质。目前主张TKA术后早活动、积极活动,这样既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增加肌力,防止粘连,又能有效避免并发症。一般在术后当天开始应进行肢体末端的活动及相关的肌肉运动,例如踝关节的背屈及环绕运动,髋关节的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的活动。活动后抬[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微波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前列腺疾病观察及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输液速度的调节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