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中的应用研究 |
|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对6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颈外静脉导管针留置,观察穿刺成功率和抢救效果。结果:行颈外静脉导管针留置易穿刺,效果显著。结论: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颈外静脉 留置针 休克 应用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病,病情危急,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而抢救失血性休克,紧急液体复苏是关键[1]。我科2004年5月至2005年10月,成功地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颈外静脉留置导管针的操作方法,迅速有效地建立起静脉通道,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6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8例,年龄26~76岁,消化性溃疡并出血34例,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6例,血压0~70/0~20mmHg,心率96~120次份,第一次穿刺成功59例,失败1例,穿刺成功率为98.3%;失败一例,更换至另侧颈部,穿刺成功,二次穿刺成功率达100%。
1.2 用物准备 静脉输液用物一套,液体、导管针,一次性无菌敷贴,10ml注射器,须急抽血化验如血常规、电解质、交叉配血、输血前检查等各种试管,另备医用胶布2条,长14cm,宽1.5cm。
1.3 方法与步骤 ①按常规迅速准备液体、用物来到病人床旁,将病床移出床头20~30cm,以便操作;协助病人斜卧床上,去枕平卧,头对操作者。②操作者站在病人床头旁,助病人头偏向对侧。助手站在病人另一侧,在锁骨中段上缘处以拇指或食指横向向锁骨下后方按压,显露静脉。常规消毒皮肤,范围为10cm×10cm。③液体排气待用,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0~22GA型直型或Y型导管针,取出导管针,取下肝素帽,连接10ml注射器,抽动活塞,转动针芯,使针尖斜面向上。操作者左手拇指向后。食指向旁绷紧皮肤,右手捏紧导管针护翼以15~30度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导管针推进0.2~0.5cm。④右手固定导管针,左手向后拔出针芯0.2~0.5cm再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操作熟练者亦可右手进导管针,左手向后拔针心,边进边退,更节省时间。⑤抽出针心以无菌敷贴固定。右手抽动注射器,抽取所需血液化验。连接输液管、打开调速器,快速输入液体。并用医用布胶分别固定在针柄,肝素帽处,以防止病人躁动拔出导管针。
2 体会
2.1 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常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静脉充盈差或塌陷[2],外周静脉穿刺连普通针头都难成功。而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按压后显露充分,管径粗,穿刺成功率高,输液速度快,使患者的循环血量在短时间内得以恢复。
2.2 颈外静脉留置针能同时较易地抽取静脉血,避免在肢体上抽血不出时反复挤压,影响化验结果,解决了各种检查多抽血多的难题。
2.3 在序贯法浅静脉留置针中,从开始输液到静脉充盈平均需要3.5min才能行导管针穿刺[3],而颈外静脉留置针无需等待,且输液速度快,为抢救病人赢得更多的时间。
2.4 颈外静脉管腔大,输液速度快,只要药物无配伍禁忌,可以同时行2~3管输液,减少了重复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沈洪.创伤早期液体复苏的利弊[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2):136~137
2.祝惠民.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徐利平,陈小萍.序贯法浅静脉留置术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239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传统法与改进法的临床疗效比较 下一个医学论文: 利咽康颗粒剂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