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传统法与改进法的临床疗效比较 |
|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传统法与改进法的临床疗效比较
我院社区服务从1998年9月~2004年12月,对10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在中药传统保留灌肠治疗时,改变了一些方式方法,适当增加了肛管插入的深度,深度由原来15~20cm改为25~35cm,使其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大于6小时,并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更好的在肠壁吸收发挥药效,其治疗有明显差异,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00例慢性结肠炎病人对比实验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25~60岁,这些病人均经结肠镜检及病检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其病变部在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占65%,横结肠,升结肠,全结肠占35%。
1.2 药液制备与液量 中药的成人及液量及医生根据病情制备的,采用统一药方,方剂主要是败酱草15g,蒲公英15g,地榆炭15g,槐花炭15g,仙鹤草10g,石榴皮10g,加水500ml,浓煎成水剂经纱布滤过备用100~200m1为宜。
1.3 具体方法 我们将100例慢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实验组男36例,女14例,按照改进方法进行保留灌肠,另外50例,男30例,女20例,按照传统法进行曲保留灌肠,传统法是根据医疗护理操作技术常规执行[1]。两组病人将采用不同的方法灌入,治疗效果有明显的不同。
1.3.1 灌肠前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对思想负担较重的病人,护士要求耐心,细致给病人讲明中药保留灌肠的目的、过程、效果及要求,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帮助病人积极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密切配合治疗。
1.3.2 两种用物准备及操作方法 ①传统法,细肛管一根,100ml注射器一个,常规灌肠用物一套。②改进法,热水袋一个,16号导尿管作用肛管使用一根,250ml无菌输液瓶1个,无菌输液管一个,常规灌肠用物一套。③传统法,患者左侧卧位,以传统法进行,用16号导尿管作为肛管使用,用100ml注射器抽入药液,轻柔缓慢插入,深度15~20cm。④中药煎剂,100~200ml药温为39~41℃,低压灌入肠腔,最后抬高臀部,慢慢拔出肛管,嘱患者平卧休息,尽量使肠腔保留足够的时间,每日1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⑤改进法,患者左侧卧位,以改进法进行保留灌肠。
操作方法:将药液经纱布滤过,倒入无菌输液瓶内加温38℃,①用一次性无菌输液器连接细肛管,将莫非氏滴管下端输液管盘成环状置于热水袋下保温(水温60~66℃)。②治疗安排在病人晚间睡前进行,嘱病人排空二便并估休息前的一切准备。③按改进法进行灌肠,肛管插入深度25~35cm,点滴法灌肠速度30滴/min,使病人下肢温暖,舒适,无便意识,灌肠顺利完成即休息。
2 结果
2.1 两组方法灌肠疗效比较(表1)
由表,可知两经行列表卡方检验,X2=(εA2nRnc-1)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中药灌肠改进优于传统法。
表1 两组灌肠在肠内保留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6h 6~4h <4h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传统组 50 2 4 18 36 30 60
改进组 50 2 34 30 60 3 6
X2=36.8 P<0.01
由表,分析对照组病人肛管深度20cm者,药液深度、保留时间≥6h,病人占4%,4~6h占36%,<4h病人占60%,实验组病人增加肛管深度、药液保留时间≥6h占34%,药液4~6h占60%,<4h占60%,两组实验看出,实验组中药液保留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
2.2 总治愈疗效比较(表2) 由表可知,2组经卡方检验(X2=4.68)有显性差异(P>0.05)说明中药[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中的应用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