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加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观察与护理 |
|
针灸加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观察与护理
摘要 目的:观察针灸加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方法,护理及效果。方法:在针灸基础之上配合小剂量药物保留灌肠。结果:针灸配合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肠炎的治愈时间明显缩短,治愈率高。结论:针灸配合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慢性肠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针灸加药物保留灌肠 慢性结肠炎 护理
慢性结肠炎患者长期反复发作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等症状。大便中可见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巨噬细胞。我科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甲硝唑、吡哌酸、庆大霉素、病情较重前三日加用地塞米松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7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科门诊确诊慢性结肠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女24例,男16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57.5岁。对照组:30例,女18例,男12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49.5岁。均长期反复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
1.2 方法 观察组在针灸的基础上配合药物保留灌肠,1日1次,10天为1疗程。对照组用针灸治疗,1日1次,10天为1疗程。
2 护理
2.1 灌肠前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及操作方法,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主动配合治疗。嘱患者放松身心,深呼吸,以减轻腹压,消除不适感。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给患者保暖。先排空大便,15~20分钟后灌肠。采用左侧卧位,屈膝,胸前放2个软枕,使患者右手放在上面,身体向左侧,以增加舒适感[1]。
2.2 灌肠液温度保持在39℃~41℃甲硝唑注射液量根椐身高体重而定,一般为30~100ml,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吡哌酸0.2g,将药物混合加温后再行灌肠。联合小剂量用药有利于药物肠腔内保留时间长,便于药物吸收。
2.3 操作中要熟习灌肠技巧,严格操作规程,多与患者交流 插管深度根据病情而定。充分暴露肛门,用润滑剂充分润滑肛管头,右手持血管钳夹住灌肠肛管经肛门伸入肛道30cm~35cm后杠开血管钳注入管肠液,管肠袋一般距臀部60cm~100cm,药物流速宜慢,压力不宜过大,嘱患者深呼吸,减轻腹压,消除不适感。药物全部灌完后,协助患者抬高臀部30cm,保留1h以上,更改为自由体位。注意:不要插入过猛,以免损伤肠黏膜致肠穿孔。速度:一般5~10min缓慢注入,过快易造成对肠壁的刺激,引起排便的感觉。灌肠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腹痛或腹胀情况。
2.4 灌肠后的处理 对所用物品要彻底消毒处理,以免传染。嘱患者进食清淡,少量多餐,避免摄入油炸或油腻及产气的食物,避免食用牛奶、乳制品、酒精、咖啡、茶、冷食。勿暴饮暴食,避免情绪波动,增加休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2.5 注意肛门、直肠、结肠手术病人,排便失禁者均不宜作保留灌肠。总的概括药物保留灌肠要做到肛管要细,插入要深,液量少,流速慢,温度适宜,灌后静卧。
3 结果
3.1 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10内症状消失、大便成型、常规化验正常;有效:10内症状消失、大便成型、常规化验正常、次数,≤3次/日;无效:10内症状无缓解或较前加重[2]。
3.2 观察组 40例经针灸加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总有效率达95%。经治疗症状消失,大便成型、次数减少。对照组30例经单纯针灸治疗有效率达9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平均治疗次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效率(%)
观察组 40 10 18 20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