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的护理 |
|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的护理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严重的颈椎疾病,可引起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甚至行走活动困难,躯干有紧束感,严重者可致四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给患者的工作、生活、社交等带来困难,同时心理产生不平衡状态。我科采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2年2月~2005年6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49~83岁,平均65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肢体肌力减退和活动障碍。
2 护理要点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手术部位特殊,病人对手术抱有恐惧心理,思想顾虑大,担心手术会影响说话、进食及术后效果不好、手术疼痛等。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向病人及病人家属介绍手术治疗的过程、目的、术前各种准备的目的和方法,以及成功病例和麻醉使术中无痛感、术后用48h镇痛泵以减轻疼痛,使患者保持最佳状态配合手术。
2.1.2 术前训练 ①练习床上大小便。②术中卧位训练:患者仰卧位,肩部垫枕,颈部后伸制动,持续1~3h。③术后卧位训练:仰卧时枕不宜过高,侧卧时头稍抬高,保持颈部与躯干成一直线,不向任何方向偏离,翻身时特别要注意采用“轴型滚动式”翻身法。④推移食管气管训练:术前3~5天让病人用手示、中、环指将食管气管向非手术侧牵拉,须超过中线,牵拉时间10~20分钟/次,3~4次/天。不要过于用劲,以免造成咽喉水肿,疼痛。⑤拆线后用颈围固定三个月,以保持颈部稳定,术前对此进行适应性训练。
2.1.3 病人入手术室后床边备气管切开包、O2、吸痰器、中心监护仪。
2.2 术后护理
2.2.1 监护生命体征,严密观察呼吸状态,保持呼吸道通畅。造成呼吸道不通畅的原因有①切口内出血压迫气管;②喉头水肿;③术中损伤脊髓;④植骨块松动、脱落压迫气管。
2.2.2 注意伤口出血情况 前路手术常因骨面渗血或术中止血不完善,造成伤口出血。出血量大或引流不畅可使颈部切口内积血,局部肿胀压力增高压迫气管,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术后应注意观察引流管所放部位,有无脱出,引流是否通畅,估计渗血量。发现渗血已湿透敷料,应立即更换。敷料渗血量大,应当立即告之医生,协助采取止血措施。病人颈部明显肿胀增粗,出现呼吸困难、烦躁、发绀,则应在迅速通知医生的同时,立即剪开颈部缝线,敞开切口,除去血肿,必要时气管切开。
2.2.3 术后体位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维持颈部稍前曲位置,将大沙袋放在两侧颈部制动。咳嗽、打喷嚏时最好用手轻托颈部,禁忌颈部过屈、过伸及旋转,防止前移或脱落,致使手术失败。术后一周颈围固定,保持颈部确切制动。
2.2.4 功能锻炼 术后2天协助患者做肢体抬高和关节被动活动,3天后指导患者做四肢被动和主动运动,3周后在颈部固定良好的情况下协助患者离床活动。
2.2.5 加强基础护理,严防术后并发症 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等的发生。
3 出院指导 出院嘱患者颈围护颈3个月,保持正确的姿势,变换体位时采用“轴型滚动式”翻身法。伏案时间长,每隔1小时活动颈部一次。术后3个月门诊复查。
讲明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颈部切勿作剧烈活动,防止损伤。
上一个医学论文: 脑出血病人的康复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针灸加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观察与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