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应用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观察 |
|
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应用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常见的病因有消化性溃疡、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等。肝硬化伴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一般很急,患者呕出血往往为鲜红色,量很多(常达500~1000ml),涌吐而出,有些病例呈喷射状,这时可采用三腔双管压迫止血。是处理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种迅速止血的临时措施,这种方法造成病人痛苦大,并发症多。但熟练的操作、插管前后的严密观察、细致的护理是能够达到止血效果的。
1 临床资料 我院近两年共收治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4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出血病人37例男25例,女12例。治疗时首先采用了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其治疗效果显著,现将其护理观察叙述如下:
2 一般护理
2.1 插管前护理 插管前应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插管的目的和方法,以便取得合作。用前先要仔细检查气囊是否漏气,管腔是否通畅以及气囊是否弹性良好
2.2 插管护理 插管时操作应轻柔,熟练。患者取左侧卧位,用液体石蜡润滑管端和气囊处,左手持三腔双囊管后端,右手持前端,由一侧鼻孔插入,当胃管插入约15cm时,嘱病人进行吞咽动作,减少对咽喉部的磨擦和黏膜损伤,保证胃管顺利进入食管。插管至50~60cm时,抽取胃液,明确管腔在胃内,并抽出胃内积血然后向胃囊注气,使胃囊膨胀,胃囊先充气约150~200ml,封闭管腔口。缓慢向外牵引三腔双囊管,遇阻力时表示胃囊已达底部,此时可从胃管以等渗盐水冲洗,如病人继续呕血,则向食管囊内充气约100ml,封闭管腔口。气囊管的外端用绷带连接0.5kg的重物,放于病人床脚端的牵引架上作持续牵引,牵引绷带和水平呈30°角,防止压迫鼻腔,牵引重物距地面应5cm~10cm,若滑脱,气囊向上移位时,重物即至地上减轻牵拉压力。插管期间绝对卧床休息,保持三腔管通畅,注意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有无凝血块,如有及时报告医生。
2.3 气囊压迫护理 初次压迫可维持6~12小时,以后每4~6小时放气半小时后再注气,避免被压黏膜发生缺血和坏死。定期抽吸食管胃腔内的引流液,气囊一般压迫3~4天,续出血可适量延长。定时做好鼻、口腔护理。
2.4 拔管护理 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可放去气囊内的气体,放松牵引,继续置管观察24小时,当胃管内无出血性内容物抽出或粪便转黄时考虑拔管。拔管时动作轻柔,以免损伤粘膜造成再次出血。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时,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这种方法是一种迅速止血的临时措施,如果在操作及护理中不当,将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及并发症,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三腔双囊管的护理要点。护理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细致的做好各项护理,配合医生,在短时间内达到迅速的疗效。
上一个医学论文: 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大肠息肉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脑出血病人的康复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