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
|
4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的常见病,病情复杂,变化迅速,且病死病残率高。本组4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临床护理中,根据病程进展,围绕抢救、复苏、康复三个环节,因人而异分别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实行了系统的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2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原所在县人民医院外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1[SX(]1 2[SX)]~79岁。GCS评分3~8分。受伤类型分为:脑挫裂伤16例,硬膜外血肿13例,急性硬膜下血肿6例,脑挫裂伤并脑实质内血肿5例,开放性颅脑损伤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3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出现脑疝13例,施行手术25例,治愈32例,好转8例,死亡8例。
2 护理体会
2.1 病情观察与急救处理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30′~1小时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必要时15分钟一次,以及时掌握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及早发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征象,为医生判断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观察的同时作好急救处理。当病人出现呼吸道梗阻、脑疝、休克或开放性脑损伤时,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窒息,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配合医生放置口咽通气管、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对呼吸减弱、潮气不足患者尽早上呼吸机。
2.2 一般护理
2.2.1 皮肤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规配备气垫床,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根据病人昏迷程度每1~2小时帮助病人翻身一次,按摩骨突受压处,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形成。大便后用温水清洗外阴和肛门,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2.2.2 口腔、眼的护理 昏迷病人要做好眼及口腔的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眼部2~3次,用抗菌眼药水滴眼并以油纱布覆盖,每日用0.02%呋喃西林或生理盐水棉球作口腔护理2次,以清洁、湿润口腔,预防肺部感染。
2.2.3 输液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输液时要求较高,总量过多、滴速过快或时快、时慢,糖水过多都会对病人造成较大的危害,治疗中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全天输液总量控制在尿量基础上加300~500ml,输液速度控制在40~60滴/分。但在使用高渗性脱水剂如20%甘露醇时应快速滴入,必要时静脉推注,同时防止药液外溢,以免引起组织坏死。
2.3 专科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因脑实质受损引起中枢性高热,体温可达39~40℃以上,一般药物降温效果不佳,主要靠冬眠药物加物理降温,可用冰袋、冰枕冷敷,酒精擦浴等,同时给予皮质激素治疗;对于脑室闭式引流的患者,要保持引流管的畅通,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作好记录,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无菌操作;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耳漏或鼻漏者,应抬高床头,清洗外耳孔或鼻孔的血痂,保持引流通畅,切忌冲洗或以纱布堵塞;颅脑损伤的病人常并发消化道应急性溃疡,护理上要注意防患,昏迷3天以上患者均应下胃管进行鼻饲,在未出现呕血和黑便之前一旦出现血压突然下降,常提示消化道内有大量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可用凝血酶加入盐水中口服,或用冰盐水100~200ml从胃管中注入,静滴洛赛克等;对气管切开的患者,每日定时消毒金属内套管,做好气道的湿化和温化工作;昏迷病人由于饮食障碍及使用脱水剂,应注意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定时抽血查电解质,以保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2.4 恢复期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复苏后,往往遗留多种生理功能障碍,患者因此会意志消沉,不积极配合治疗而影响康复。作为护理人员,要给病人营造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尊重患者人格,督促其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嘱亲属避免消极态度和焦躁情绪,一同帮助病人树立康复信心。同时根据不同残疾为患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科学、规律地进行功能锻炼,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残疾。对于带残出院患者,做好康复指导和随访工作。
3 体会 综上所述,在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过程中,护士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丰富的专业理论水平,敏锐的观察力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才能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和抢救提供宝贵时机;同时,制订有效的护理计划,实施系统的整体护理,才能[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胸腰椎骨折脊髓前房减压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术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心包置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