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护静脉血管的方法 |
|
保护静脉血管的方法
摘要 通过选择合理的静脉部位,适时调换静脉穿剌部位,做好穿剌前的准备,使用正确的穿剌方法,加强输液过程的巡视等措施,从而使静脉血管得到很好的保护。
关键词 保护 静脉血管 穿剌 方法
Abstract Protect veins by selecting proper vein part, adjusting vein puncture part timely, doing perfect preparation, adopting correct puncture methods, enhancing the observation during transfusion process
Key Words protect vein puncture method
我科在收治的病人中,有部分病人的静脉血管受到损坏,难以进行静脉穿剌,从而影响治疗和增加静脉穿剌的痛苦。这部分病人主要是经常输液和静脉注射的病人。这些病人血管受到损坏的主要原因是静脉穿剌不当。笔者在20多年的护理工作中,探索出一套保护静脉血管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1 选择合理的静脉部位 选择静脉部位应由远及近,即从肢体的远端开始穿刺,逐渐向近端发展。在坚持由远及近的前提下,一般选择手背、足背、手腕的浅静脉、肘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以及内踝大隐静脉及小儿常用头皮静脉等。因上述静脉具有不易滑动,易固定的特点。
2 适时调换静脉穿剌部位 在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液时,要经常调换静脉穿剌部位,让受过穿剌的静脉得到休复。先由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端静脉到近端静脉交替注射,使每条血管发挥最大利用率。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护理人员为了投简单好穿剌,长期穿剌一根静脉和一个部位,最终造成该静脉血管损坏而无法修复。
3 做好穿剌前的准备
3.1 选择合适的针头 针头的选择因药液的粘稠度而定,若药液粘稠度不高,不需在短时间内大量补液和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最好根据血管的粗细选择合适的针头(7号,6号,5①②号)以减少对血管的损坏,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
3.2 严格无菌操作 从配药、插管到皮肤消毒,穿刺都要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在穿剌前要对穿剌部位进行两次消毒,消毒的范围要大一点,在6cm以上,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无菌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护理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只消一次毒,范围特别小,往往造成穿剌针眼感染,从而损坏静脉血管。
3.3 静脉血管调整 在冬季,消毒前可在穿剌部位用热水袋、热毛巾热敷血管。在平时,消毒前可作屈伸动作后用手指沿静脉方向向上推动,使血管充盈扩张
4 使用正确的穿剌方法
4.1 扎止血带 将止血带扎于穿剌部位上6cm处。在扎止血带时,将病人较簿的衣服包着扎带部位,再将止血带扎于衣服上。这样,避免了止血带直接扎于皮肤上,从而避免了皮肤损伤和皮下出血。对保护血管具有重要作用。
4.2 穿剌 对于较粗的血管可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穿刺;对于较细的血管,最好在血管正上方直接进行穿刺,较滑的血管应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穿刺部位血管上下两端固定从正上方直接进行穿刺,若长期进行输液的病人,血管较脆,动作一定要轻柔,不易过猛,以防血管穿破。如肥胖病人静脉深,不明显,就要用手摸准后再进行穿刺;稍瘦病员皮下脂肪浅,静脉较滑,应先固定静脉上下端后再进行穿刺;脱水病员静脉塌陷或末稍循环不好,穿刺部位较深,静脉不显露。就要先局部热敷、按摩,待血管扩张显露后再进行穿刺。
4.3 松止血带 在日常工作中,穿剌往往是一针见血,但在松止血带时发生了漏针。松止血带正确的方法是:穿剌见回血后,再将针微进少许,确保穿剌成功后,松开绷紧皮肤固定血管的左手拇指,用左手轻扶穿剌部位,并将针头的针管3~4cm处弯曲(起缓冲作用)后用左手拇指固定。右手捏住止血带的两端向上提拉,即松开止血带。
4.4 固定 针头固定应牢固,松开止血带后手指固定针头,再用滴注敷贴牢固固定。
4.5 拔针 先分[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3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胸腰椎骨折脊髓前房减压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术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