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 |
|
3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
摘要 回顾3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抢救护理过程,总结其抢救护理要点,体会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采取得当的抢救措施,做到严谨、全面、全程的护理,就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抢救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的急症,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文献报道抢救成功率为60~70%。近几年来,经过我科全体工作人员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抢救护理方案。从2003年11月~2005年12月二年时间,我科共收治30例急性心急梗死病人,成活27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为90%。现结合本组资料,将抢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分析
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50岁以下 3 例,均为男性,死亡1例;50~60岁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60~70岁17例,男15例,死亡1例,女2例,死亡1例。
1.2 基本病变 30例通过心电图、酶学检查,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前间壁13例,广泛前壁3例,死亡1例,前间壁合并侧壁1例,前间壁合并高侧壁3例,下壁7例,合并传导阻滞3例,死亡2例,室间隔穿孔1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1例。30例中有高血压病史10例。
1.3 机体情况 30例中只有2例为脑血栓后遗症卧床病人,其他体质较好,为肥胖病人。
1.4 愈后 30例中死亡3例,25例出院后生活能自理,其中14例半年左右返回工作岗位,能从事轻体力和脑力劳动,2例为病情平稳,但生活不能自理。
2 入院前的抢救准备
2.1 床铺应安置在便于抢救的房间内,周围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床铺清洁干燥,并将备用床改为暂空床。
2.2 床旁备有氧气、输液架、心电监护仪、人工呼吸机、气管切开包、吸引器及血管扩张剂、强心剂、利尿剂、镇痛剂等物品及药品。
2.3 检查各种器械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3 入院后的抢救护理
3.1 抢救病人应分秒必争,在通知医生的同时让病人绝对卧床,取平卧位,减少活动,立即给予持续吸氧,流量为每分钟2~4升,以改善心肌组织的缺氧,减少梗死面积。
3.2 连接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电示波的变化,同时观察病人的意识、面色及末梢循环情况。注意心律、心率、呼吸、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治疗避免猝死,同时做好记录。
3.3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可给极化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或刺五加注射液静点。改善心肌供血,减少梗死面积,促进侧枝循环形成。以每分钟20~40滴为宜,以免加重心脏负荷。
3.4 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疼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及时正确给镇痛药物,解除疼痛,必要时给镇静药物,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3.5 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如出现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时同医生联系,分秒必争,配合抢救。
4 病情稳定后的护理
4.1 保持病室的安静,杜绝探视,减少外界干扰,防止不良刺激,保证病人修养,恢复体力。
4.2 心理护理 因心肌梗死的病人存在抑郁、焦虑和恐惧等心理。疼痛发作时有压榨感、窒息感,病人精神十分紧张,医护人员要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介绍类似病例,经常同病人交谈,解除顾虑、减轻心理负担。尽可能多陪伴或经常巡视护理,用我们的一言一行赢得病人的信任,使患者得到安全感,以解除精神上的恐惧。
4.3 饮食应少量多餐,不宜过冷过热,以低热量、低脂肪、低钠且易消化不产气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如出现便秘可腹部热敷、按摩,必要时给[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保护静脉血管的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