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外结核病人健康教育研究 |
|
等方式。对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要主动向他们介绍和推荐有关结核病知识的书籍和杂志,促使他们更主动、更有针对性地获得与自身疾病相关的防治知识。对老年人要针对记忆力差、听力下降的特点,需要一对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反复多次地进行健康教育,以此来调动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性。
2.3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切实加强结核病人登记,内容要准确(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初治年月、婚姻状况、工作单位、现住址、家庭成员、经济收入、电话号码、E-mail、饮食运动习惯),使结防人员能按照提供的信息准确地与患者进行沟通指导,防止因虚假信息、不确切的信息造成沟通障碍或患者丢失,给社会造成危害。
2.4 重视对亲属的教育指导 患者的社会支持优劣直接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社会支持包含了亲属的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精神宽慰、朋友的亲密度。人是社会的人,都有爱与归属的需要,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争取亲朋好友对患者的理解和帮助。最好亲属也能参与健康教育学习,获得相关疾病与健康知识,更好地进行家庭督导,使治疗、护理达到预期目的。
2.5 加强用药管理 2000年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指出我国肺结核结核菌初始耐药率为18.6%,继发耐药率为46.5%,不规则用药是引起耐药最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向患者说明规范用药直接影响治疗成败。在教育中,一是要防止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盲目性,逐一介绍药物种类、强化期用药、巩固期用药、辅助用药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心中有数;二是教育患者按治疗方案规范用药,要详细说明每次服用的药物使用方法及具体时间;三是让患者参与化疗方案制定,知道规定的疗程时间是有科学依据的,自觉症状消失不等于体内没有存活的结核菌。如果不规范用药或自行停药,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还使敏感菌成为耐药菌,一次可治愈的初治患者变成复治患者或难治性患者,不仅躯体蒙受疾病折磨之苦,还加重了精神与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郝阳.我国结核病防治概念与今后工作设想.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7:433~434
2.肖和平.要重视老年肺结核.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12:709~710
3.张风印,徐博.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教育,2004;4:337~338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社区健康教育在高血压防治中的经济学评价 下一个医学论文: 狂犬病预防的健康教育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