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 |
|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
摘要 颈椎前路手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疾患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手术对气管的机械牵拉刺激较重,同时要求术后颈部制动,所以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对37例行颈前路手术病人成功护理经验的总结。认为术前正确推移气管、颈部的过伸练习、心理疏导及术后精心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防止并发症,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颈椎手术 健康教育 整体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疾患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前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术后要预防各种并发症及康复指导,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自1999年以来对37例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47~71岁,平均56.5岁。外伤致颈椎骨折脱位17例,脊髓型颈椎病19例,反复发作的神经根型1例。其中伴不全截瘫4例。
2 护理
2.1 入院教育 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主动热情地与病陪人交谈,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同室病友。及时解决病人的需求,使其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及孤独感,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从而进行有效的双向交流,建立一种指导合作或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针对病人不同的问题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2.2 术前护理
2.2.1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担心手术是否会引起截瘫。护士应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给予疏导。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②利用小册子、图片和模型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原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③讲述我科技术及设备力量雄厚,在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绝大多数手术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④请手术成功患者讲述亲身感受。使患者心理上有充分准备,积极配合手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⑤做好家属的工作,告诉家属在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2.2.2 术前准备
2.2.2.1 手势语言训练 由于手术切口近咽喉部位,所以术后往往因为伤口疼痛而影响语言沟通。因此术前给予一定的手势训练以便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及需求是十分重要的。
2.2.2.2 气管推移训练 颈前路手术一般选择左侧切口。术中显露椎体时需将气管长时间推向右侧,对气管刺激较大,易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影响手术进行。因此要求患者对术中气管的牵拉要适应、耐受。术前1周责任护士开始指导并协助患者做气管推移训练。右手四指并拢将气管向右侧牵拉。另一手协助推移。以四指达到略超过正中线为止。牵拉时间每次5~10分钟,逐渐增至30~40分钟而不发生呛咳。
2.2.2.3 颈部过伸训练 颈前路手术要求患者仰卧,颈部处于略过伸位。为使患者适应这一体位,术前3天指导患者去枕平卧,肩下放置5cm~8cm的软枕,使头后仰颈部处于略过伸位,每天训练2次,由每次15~30分钟增加到每次2~3小时。
2.2.2.4 生活习惯训练 术前3日指导患者在床上仰卧排尿、便。避免术后不适应而造成尿潴留、便秘。术前2日训练仰卧进食,避免术后不适应引起呛咳。
2.2.2.5 呼吸功能锻炼 术前3天指导患者床上有效深呼吸和咳嗽运动,以增加肺通气量,利于痰液排出。
2.2.2.6 准备合适的颈部支具 术后颈部需支具固定2个月左右,故术前要选好合适的颈部支具,能将颈部固定于中立位。同时教会家属装卸支具的方法。
2.3 术后护理
2.3.1 体位护理 术后平卧6小时,颈部用颈围外固定制动。绝对卧床2~4周,可取左、右侧卧位和仰卧位,改变体位时采用轴性翻身法。仰卧时注意将头垫高与脊柱保持同一水平,为防止植骨块移动和脱落,保持颈部的稳定性,术后常规戴颈围4~6周,以保持颈部中立位。如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未戴颈围时应用沙袋固定颈部两侧。
2.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常规低流量吸氧,按医嘱静滴地塞米松,以防止喉头水肿及控制血肿对脊髓的压迫。鼓励患者咳嗽,可行雾化吸入,每日2~3次。必要时给予吸痰。
2.3.3 注意伤口渗血情况&[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整体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施 下一个医学论文: 整体护理在肺结核病护理中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