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体护理对术后镇痛患者疼痛指数的影响 |
|
术中护理 病人术晨由巡回护士接入手术室,协助麻醉医师完成麻醉,护士应随时守护病人,必要时握住病人的手,给以心理安慰,在做各项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减少刺激性声响[5],如病人捆绑约束带时,应向病人解释其作用,以减轻恐惧感。手术开始后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情况,不与其他人员谈论与手术无关和对病人有不利影响的话题,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术中护士除做好手术的配合外,主要是作好心理护理,其目的是帮助患者在应激状态下保持最佳身心状态[6],以避免心理因素对手术造成不利影响。手术结束后应告知病人手术很成功,给病人以信心。
1.3.1.3 术后随访 病人术后回到病房,将镇痛泵固定好,并向家属说明注意事项,并给病人发放疼痛指数调查表,向病人说明疼痛评分的方法,让病人将在感觉最疼时的疼痛指数标注在标尺上。同时向病人发放满意调查表,以征取病人对我们工作的建议和要求。术后随访3天,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伤口愈合的情况,尤其是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7],对病人提出的与手术过程有关的疑问,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应尽量解答,而无法解答的可以联系医生为病人解答以减轻病人的顾虑。
1.3.2 对照组的护理方法,即传统的护理方式 术前由病房护士做好常规的术前准备及护理。术日晨由巡回护士提前30分钟接病人入手术室,对待病人要热情,各项操作要轻柔,保持手术间的安静,减少刺激性声响,以减轻病人恐惧、紧张的心理,协助麻醉医师完成麻醉,手术开始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主动配合手术,监督手术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完成,由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送病人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完成床头交接,向病人发放疼痛指数调查表,告知其使用方法,让病人将在感觉最疼时的疼痛指数标注在标尺上,术后由麻醉医师在终止术后镇痛时收回填表。
1.4 统计学处理 年龄与体重资料以[AK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疗效分析采用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整体护理组(I)和对照组(Ⅱ)病人一般情况
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岁) 体重(kg)
Ⅰ 48 20/28 50.8±9.8 65.2±10.1
Ⅱ 48 18/30 51.6±10.7 64.8±9.2
2.2 术后镇痛效果 整体护理组病人满意率100%,术后疼痛指数评分见表2。两组中均无重度疼痛患者。I组患者中无痛和轻微疼痛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II组(P<0.05),而I组中的中度疼痛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Ⅱ组(P<0.05),说明整体护理组在降低术后镇痛患者的疼痛指数评分有重要的意义。
表2 整体护理组(I)和对照组(II)病人术后疼痛指数情况
组别 0级 人数(例) % 1~3级人数(例) %
4~6级 人数(例) %
7~10级 人数(例) %
Ⅰ 15 31.2 28 58.3 5 10.4 0 0
Ⅱ 11 22.9 22 45.8 15 31.3 0 0
3 讨论
3.1 术后疼痛治疗是近几年开展的一种新的医疗技术,对改善手术质量,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手术后康复等,起着积极作用,越来越为患者所接受。在实施术后镇痛的过程中,对护理工作也就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良好的护理可以使这一新的技术更好、更完善开展下去。通过以上资料可以显示,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患者的疼痛指数,提高术后镇痛疗效。
3.2 通过我们对手术病人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使病人对术后镇痛有了充分的了解,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脑康胶囊对AD大鼠海马区线粒体结构及离子泵ATP酶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整体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