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套管针静脉穿刺失败后的补救


套管针静脉穿刺失败后的补救

摘要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配合抢救患者,同时又能快速给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已在临床广泛使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以致静脉穿刺失败,给患者带来痛苦。笔者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总结出一种补救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  套管针  静脉穿刺  失败  补救       静脉留置针由于对血管刺激性小,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且套管针在血管内有一定长度,便于患儿活动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但由于操作者在操作中穿刺方法不当或(和)患者末梢循环差造成血管不充盈等因素,致使静脉穿刺失败。通过对我院儿科2005年1月~2005年6月120例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总结出一种补救措施,使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6%以上。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年龄1天~3岁。静脉穿刺失败原因:①进针速度过快者25例;②进针角度超过20°者66例;③血管充盈不佳或不充盈者29例。静脉穿刺失败后采用补救措施。 2  操作方法  按留置针静脉穿刺法常规操作,在血管选择方面,大多认为应选择粗直、血流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为宜[1]。选择四肢血管静脉穿刺时应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针与皮肤呈20°进针,再沿血管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腔有回血即推进套管[2]。当在推进套管过程中遇有明显阻力,留在体外的套管腔内无血液回流或回流停止(排除套管尖端紧贴静脉壁或静脉瓣的可能),确定为静脉穿刺操作失败。这时,针芯未退出,操作者应将左拇指轻拉穿刺部位下方的皮肤,右小指轻按皮肤为支点,右拇指与食指捏住套管的蝴蝶翼,沿着进针的角度,匀速缓慢后退,并密切观察管腔内有无回血,当管腔内有血液回流,即停止后退,按压静脉漏道,如失败原因为③时,左手套入针芯,将针尾下压5°~10°,沿针芯方向推进套管,抽出针芯;如失败原因为①和②时,抽出针芯,由于外套管柔韧性好,不易刺破血管,可随血管形状弯曲,左手食指和拇指绷紧穿刺处皮肤,直接沿血管方向进套管。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因易于穿刺固定,渗漏发生少,留置时间长,可随血管形状弯曲,而被临床广泛使用。据观察,从针尖进入血管,血液即沿针芯回流入尾端的回血腔内,此过程需时约1~5s,如果是血管较细压力较低时回流时间竟达2~3s[3],当存在患者血管的客观因素,同时存在操作者穿刺技术的主观因素,如穿刺过程中进针速度过快或角度过大,容易造成看到回血时己刺穿血管,使静脉穿刺失败而又进行重复穿刺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患者增加痛苦。 4  补救方法原理  穿刺失败主要原因是留置针尖端穿出血管而进入血管腔之外。在无针芯的套管沿着原进针方向缓慢后退过程中,后退0.5mm稍作停顿后再继续后退。套管尖端退回血管腔内,待血液经尖端回流进套管腔内,即可看到回血。此时,将针芯重新套入支撑套管并下压角度,使尖端完全进入血管腔内并避开原血管后壁的穿刺点,将套管缓慢推进,按压静脉穿刺点,以免血液经血管后壁穿刺点外渗。 5  采用本补救方法的优点  ①避免患者再次穿刺造成疼痛。在失败后套管后退和推进所经过的瘘道为前次穿刺的瘘道,没有再次对皮下组织和血管造成新的损伤,有效保护血管。②避免或减少再次穿刺的准备工作和重新更换留置针。③操作简单易行,容易掌握。④有效的减少了医患纠纷。 6  注意事项 6.1  任何能够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都可引起炎症  在使用留置针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有无苍白、发红、肿胀,血管有无痉挛及条索状改变。根据输液是否畅通和患儿的面部表情、哭声来判断有无血管痉挛、外渗及静脉炎。根据情况及时拔除留置针,局部用酒精或25%的硫酸镁湿敷,也可用呋喃西林液冷敷[4]。 6.2  注意留置套管部分一旦脱出,不能再次送入,应及时拔除。 6.3  敷料粘贴不牢时应及时更换,同时用碘伏做针眼的消毒处理。 6.4  防止栓塞的发生  输液结束后,当用肝素封管时,应严格掌握剂量、浓度,封管时速度要慢,而且要边推肝素液边退针,直至全部退出。套管针内始终保持正压才可以避免回血。 参考文献 1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气管套管内结痰痂的原因及预防       
    双套管保护性毛刷与下呼吸道细菌检测
    留置静脉套管针的注意事项
    氧疗法用于气管切开术后长期套管留置
    输液套管针置入股静脉的临床应用体会
    静脉套管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急重病人抢救中应用的
    重度有机磷中毒行气管切开术后外套管堵
    血粘度对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套管式灌肠器的临床应用
    气管切开套管口加用氧气面罩的效果观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