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患者心理防卫及心理护理 |
|
癌症患者心理防卫及心理护理
摘要 目的:为阐明癌症患者心理防卫的存在并找出应对方法,设计本调查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08例癌症患者进行心理防卫调查研究。结果:绝大部分癌症患者出现了不同表现方式的消极心理防卫。结论:针对癌症患者的消极心理防卫进行心理护理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癌症患者 心理防卫 心理护理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在诊治过程中,由于“癌症”本身带来的极度恐惧和忧虑,使患者不敢正视疾病而出现消极的心理防卫反应,这种不良的心理防卫反应对癌症的治疗及预后会造成十分有害的影响。了解掌握癌症患者消极的心理防卫,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1]。为此,我们对2004年以来诊治的108例癌症患者心理活动进行观察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 癌症患者的心理防卫反应 108例癌症患者中,男57例,女51例,年龄39~68岁。心理防卫反应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癌症患者心理防卫反应
防卫反应 例数 百分比%
否认 49 45.37
偏见与偏信 73 67.59
攻击 9 8.33
依赖 17 15.74
固执 19 17.59
冷漠 25 23.05
宿命观 105 97.22
理智性反应(升华) 3 2.78
2 消极防卫反应及护理
2.1 否认 否认是心理防卫方式最基本表达方式之一,即通过“拒绝接受”或“拒绝相信”那些引起焦虑的信息而把自己从不愉快的现实中解救出来[2]。当癌症诊断呈现在面前时,近半数患者(45.37%)出现否认心理。积极意义上看,这是应对危害情境的一种潜意识的自我防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心理上的应激;但是,否定心理会对疾病起贻误和消极作用,特别在发现癌症的早期,患者常常抱有侥幸心理,以自己的主观感觉良好否认疾病存在的事实,继而怀疑医生诊断的正确性。对于这样的患者,正面交谈往往得不到足够的病情信息,因为否定心理之下患者对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信任,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从患者言行中加强观察和分析,并且多从亲友方面了解情况,以掌握有用的信息资料,从而加强针对性治疗与护理。
2.2 偏见与偏信 偏见与偏信实际上是否定心理的一种变相表现方式—否定之下,继而转向偏信江湖医生,相信灵丹妙药、祖传秘方等。这多见于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知识的癌症患者,对医生、护士的指导不信,从而拒绝检查和治疗。对于这类癌症患者,护理人员必须耐心说教,尽量深入浅出、有根据地说理,使患者及其亲属对医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了解,最终相信科学,相信医生的医术。
2.3 攻击 由于认为自己得病是上苍的不公,加上癌症的长期折磨,患者不仅会产生愤怒情绪,还会造成愤恨和敌意,出现对抗、攻击行为。例如:因护士静脉输液穿刺时扎了两针便大发脾气,将输液瓶取下砸向护士,骂声不止,甚至扔药、摔碗。攻击行为虽不多见(8.33%),但是伤害力大,作为护士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容忍力来应对—首先要谅解患者的病态行为,体贴患者的病痛,避免争执,这并不是怯懦的表现,而是心理护理的手段;在患者平静时再进行解释,相信患者也能通情达理。总之,对于这类患者要特别注意心理护理的方式方法,绝对不能针锋相对,以避免带来严重后果。
2.4 依赖 有些癌症患者因为长期卧床而事事依赖别人,特别是医护人员和家属的过分同情导致其依赖成性,从而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康复锻炼,严重影响其正常康复。针对这样的癌症患者,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抓住有利时机如患者心情舒畅的时候耐心细致地解释、宣教,讲清适当的活动与自主精神有利于治疗和康复,培养其与疾病作斗争的坚强信念,使患者摆脱依赖心理。2.5 固执 固执心理其实与偏见与偏信心理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因为否定心理而对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信任,继而好猜疑,很难配合正常的诊断与治疗。面对这种患者,护士应该与其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量避免正面冲突,逐渐使固执反应的频率降低,强度减轻。
2.6 冷漠 这其实是压抑心理的严重表现。很明显,将那些痛苦的想法压抑下来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2]。压抑心理之下,癌症患者不愿意正视癌症事实—不重视医嘱,甚至拒绝服药与治疗。但是,作为护士决不可“以冷对冷”,而应向他们伸出关爱之手,多与患者接触、交流,视患者如亲人,以诚感人,重新点燃他们对生活的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7 宿命观 逆来顺受继而消极沉沦是绝大多数癌症患者(97.22%)的心理防卫方式—他们会[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185 老年冠心病人的心理治疗和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