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烧伤的心理护理 |
|
住院治疗期间的患儿应经常鼓励关怀,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不要打击,冷漠和训斥,要热情扶持耐心诱导。使他们感到温暖和高兴,对一些伤残较重的儿童更应该百般鼓励耐心的向他解释:阿姨为你们打针是为了让你们的病早日康复的道理。使他们处处感到温暖、体贴、平等和幸福,尽快使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活动,为今后的生活历程打下良好而牢固的基础。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
近年来,脑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而且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可能成为诱发、促发和高发因素;因此,积极纠正心理障碍对促进机体恢复有重要意义。
1 病人心理状态分析
1.1 恐惧心态 多年来,人们对中风都是“谈病色变”,有一种传言为“脑梗塞十人病,九人瘫,这种病最麻烦”;绝大多数病人都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患病,病人极度害怕死亡,一旦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或语言障碍等,即使无死亡危险亦担心今后是否会残废,加上知识水平不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严重恐惧心理。
1.2 抑郁心态 部分病人在恢复期存在肢体偏瘫,对日常生活极为不利,这与以往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病人感自我形象紊乱,再加上肢体活动障碍对参与社会活动亦有极大不便,极易产生自卑心理,担心肢体功能不能恢复,害怕由于自身形象的改变而遭人们歧视,因此部分病人情绪低落、消极、多愁善感,少数甚至出现严重抑郁症。
1.3 焦虑、狂躁心态 少数病人因病情重,治疗时间长,疗效不显著,对治疗缺乏信心,不能积极主动配合药物治疗,对恢复期语言及肢体训练亦缺少热情,常出现心理失衡,心中忿忿不安、固执、偏激、情绪急躁,稍不如意就出现情绪激动,比如摔瓶子、骂人等等。
2 心理护理
2.1 建立个人档案 脑梗塞的发生与职业、饮食、性格等有很大关系,我们通过收集每一个病人的生活、工作、家庭环境等有关资料,根据各个病人不同的特点而采取不尽相同的护理措施。
2.2 建立互信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大量实践证明,高度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保证。因此在护理中我们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尊重患者的自尊心和人格,不论地位高低,年龄大小,文化水平,城市农村都平等对待,耐心听其倾诉,给其讲解此类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状况,患者情绪、饮食的注意事项,并举证一些恢复良好的病例,以增强其自信心,让其感受到此病不是不能治疗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对生活的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建立康复训练计划 心理护理的目的是给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以及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积极自我治疗的意志行动。在病人正确认识疾病之后,根据病人不同状况而制定相关的康复训练计划,并向家属详细讲解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及意义,在训练中的配合及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及肢体运动训练中护理人员都亲自参与,如洗脸刷牙、拍球、握力等等,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给予肯定的眼神与语言,树立长期康复训练的信心,培养病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让心理适应社会。
2.4 建立互动 病人入院后,我们允许家人陪伴、亲属探望,对能活动的病人鼓励其与医生、护士、亲朋、病友交谈,并经常主动与其谈心,让其感受社会是温暖的,疾病只是暂时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并提供适当的文体活动,如看电视、下象棋、打扑克等。
2.5 建立随访制度 病人出院后,我们仍跟踪随访,掌握病情,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指导其功能锻炼,日常起居生活饮食调节,社会活动等,让其感受到自身的健康生活有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应用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