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辅助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的护理 |
|
腹腔镜辅助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的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症(congenital megaoolon)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aganglionosis),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运用腹腔镜辅助下,结合结肠拖出式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技术,对2005年5月~2005年10月期间入院的13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进行了根治性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1 一般资料13例中,男11例、女2例,年龄4月~2岁,体重5.4kg~11.2kg。均有先天性巨结肠症典型的临床症状:长期便秘、腹部膨隆、肠鸣音亢进,腹壁有肠型等。13例患儿均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完成腹腔内病变肠段的游离,结合会阴部手术进行了根治性切除及肠道重建,均于手术后24h内肠道恢复排气、排便;48h~72h内恢复正常饮食、住院期间患儿大便次数4~6次/d,7~9d出院。随访2~10个月,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饮食护理 通过肠道准备排出积粪及肠道积气后,患儿腹胀消失,食欲增加,此时向患儿家属讲解清楚给予患儿易消化吸收、少渣、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若患儿有严重营养不良、消瘦、低蛋白血症或贫血应予以纠正。改善营养,增加体重后再施行根治手术。
2.1.2 肠道一般准备 肠道准备于术前10~14d开始。每天用0.9%Nacl反复灌洗结肠,以利排尽积粪解除梗阻,减轻腹胀。在灌肠过程中可用手轻揉患儿腹部,有利积粪排出,达到帮助减轻腹胀的效果。在直肠内插入口径较粗的肛管(也要视情况而定),插管有困难时可更换体位,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肠壁。肛管应通过狭窄段,一般要插入15cm以上。灌洗液的总量每次约为100ml/kg,应注意保暖防止肺炎。手术前晚进行清洁灌肠。肠道准备良好,是减少术后感染的有利措施。
2.1.3 肠道药物准备 术前3天给灭滴灵口服是临床常规药物准备,但因本组病例的年龄的特殊性,我们采取的是静脉给药—替硝唑50~100ml/d。
2.1.4 术前禁食 术前禁食是至关重要的,不严格执行在给患儿行全麻后常突然发生误吸,若不及时抢救,可发生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让患儿家长充分理解术前禁食的必要性并积极配合,以确保术前禁食得到最佳效果,这有助于术后吻合口的恢复,是确保吻合口“上要空”的客观要求。由于本组病例年龄偏小,耐受力差,故在对患儿禁食、禁饮的时间掌握上,我们常要求控制在6~8h,并静脉补液。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 术后行仰卧位,可抬高头部20~30度,以利盆腔引流。
2.2.2 病情观察 患儿回病房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有无血压的降低;术后1~3d,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存在;3d后观察有无排气、排便。
2.2.3 盆腔引流管的护理 早期观察手术有无活动性出血;后期监视吻合口有无漏的发生,早期发现可以及时处理,因此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正常引流液手术的当日为淡红色,<100ml/24h。若引流液为鲜红色,>100ml/h,视为手术创面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采取相应止血措施,本组病例未发生出血情况。一般引流5d。术后的第一天开始渐渐变为淡黄色,引流量日渐减少,至<10ml/d,且无发热,血白分正常,方可拔管。
软肛管的护理:避免抽动、打折、脱出,保持肛管的通畅,以免导致吻合口扩张而发生吻合口漏。常规在排气后拔管,本组病例均在术后24h内恢复排气、排便,行拔管。
2.2.4 饮食管理 肠道恢复排气、排便后开始进食。先进食少量流质,并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至普食。要注意的是在进食进程中应多选择容易消化、少渣食物,如豆腐、蒸蛋等,使大便顺畅,有利于吻合口愈合。
2.3 出院指导 术后2周开始扩肛,每日l~2次,约6~8周,以确保吻合口“下要通”,减缓吻合口张力、有利吻合口愈合。生活规律、正确饮食、合理营养。
3 结果13例患儿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无中转部腹及手术死亡病例。在院期间均无腹腔出血,感染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10个月也无肛门狭窄或小肠结肠炎、腹胀、腹痛或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疗效显著。
4 讨论 腹腔镜技术是现代化高科技与[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肝移植术后的ICU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