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的护理 |
|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的护理
摘要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特别是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方法[1]。总结31例患者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认为术前熟悉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的治疗过程,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术中保持引流管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术后加强饮食护理确保了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腹水超滤 浓缩回输腹腔 护理
我院于2003年10月引进WLFHY—500型伟力电脑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系统,至今已治疗顽固性腹水患者3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顽固性腹水患者共31例,其中男26例,女5例,平均年龄52岁,腹围79~94cm,平均86cm,体重49~79kg,平均64kg,顽固性肝硬化腹水29例,癌性腹水2例。
1.2 治疗方法 连接导管,冲洗管道。患者平卧,不能平卧者取半坐卧位。暴露腹部,常规消毒、铺巾,在患者左下腹穿刺,置入多侧孔留置针,连接取液管,开机,待腹水流至回输管口时,再在右中腹穿刺,置入普通留置针,连接回输管,形成一个封闭式循环回路。调节双泵速度,一般正压泵速度为100~180ml/min,负压泵的速度为正压泵速度的2/3。腹水经左侧取液管到滤过器时在负压泵的作用下形成超滤,将水及中小分子等物质滤出,经废水管排出。浓缩后的腹水,经回输管输入腹腔。如此不断循环浓缩,直至超滤液基本不能滤出。浓缩回输术完毕,拔除双侧留置针,消毒针孔,无菌纱布覆盖,多头腹带包扎。
1.3 结果31例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滤出腹水量4000~8000ml,术后腹围72~82cm,平均78cm,比术前减少8cm;术后体重43~73kg平均59kg,比术前减少5kg。所有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患者未发生明显副作用,仅2例出现一过性腹痛,1例出现低热。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常规进行腹水生化、生命体征、体重、腹围及尿量测定。认真做好解释及宣教 工作,让患者对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的目的、疗效、并发症有一定了解,解除恐惧的心理。
2.1.2 做好治疗室的清洁、消毒工作,调节好室温。
2.1.3 嘱其排大小便。
2.2 术中护理
2.2.1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经常与患者交流,以了解患者的感受及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2.2.2 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穿刺针有无外移,腹水的颜色,机器运转是否良好等。
2.2.3 观察引流速度、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打折、接头有无松动脱落。如出现引流不畅多为以下几种情况:
2.2.3.1 穿刺针打折 腹水浓缩回输术用的针头是套管针,外套管质地较硬,打折后不容易自行复原,多发生在穿刺时或术中,如患者翻身不当,固定时弯曲度太小等。折叠部位可能在腹腔内,也可能在皮肤外,在腹腔内打折的需将留置针的内钢针伸入外套管内,使折叠复原通畅,如在皮肤外,用手将折叠处松开复原固定即可。
2.2.3.2 絮状物阻塞 多发生在超滤浓缩回输术后期,尤其是癌性腹水的病人。腹水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癌性腹水中蛋白质含量为自身血浆蛋白含量的50%[2]。腹水粘稠,超滤浓缩后腹水中有较多的纤维蛋白和血细胞形成的絮状物。易塞管。阻塞部位常在左腹的多侧孔针头处和过滤器处。左腹的多侧孔针头阻塞处理:关机,将针头脱开的办法,让絮状物排出,如絮状物已进针头内,将絮状物抽出。血性腹水过滤器部分阻塞可提高正压泵的速度,降低负压泵的速度的方法,以达到冲洗的目的。保持管道的畅通。
2.2.3.3 大网膜包裹 大网膜包裹造成的腹水回流不畅、常发生在术后期、腹水明显减少时,改变患者的体位。关机2min移动穿刺针方向,重新开机即可。
2.3 术后护理
2.3.1 留取浓缩后腹水及废弃液体做生化检查。
2.3.2 测量患者体重、腹围、滤出液量及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3.3 饮食护理&nb[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基层医院护理人才匮乏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肝移植术后的ICU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