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脑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
|
流脑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摘要 探讨流脑患者的急救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地总结了6l例流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在病区的急救及护理对策。结果:除1例自动出院外,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在救治过程中注意做好患者的急救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有必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特别是在外来人口中加大流脑疫苗接种的力度,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和流行。
关键词 流脑 急救 护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脑至今仍是世界各国非常关注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发病急骤,进展迅速,极易造成爆发和流行,如不及早诊治,可危及生命。近年来流脑在流动人口中的发病数有所增加,在发病早期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2]。因此,必须分秒必争进行抢救。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5年5月收治流脑患者6l例,来我院时已昏迷者48例(占78.7%),经急救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1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14例。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躁动,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
1.2 年龄分布 最大75岁,最小11个月,平均年龄28.26岁。从年龄分布程度上看16岁以上成人最多,共51例,(占83.6%)。
1.3 季节分布 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1月是流行前期,2~4月是流行高峰季节,发病数占全年病例数的58例,其中以二月份最高。5月以后是流行后期,8~11月为间歇期。
1.4 职业分布 打工经商为主47例。城区工人及无业人员4例,中小学生5例,大学生3例,学龄前儿童2例。
2 抢救措施 主要采用抗感染,抗休克,抢救脑水肿等综合措施。病原菌治疗是青霉素和磺胺嘧啶联用,有脑水肿者用20%甘露醇与50%高糖交替静脉给药,抗休克以扩容,强心,纠酸,抗凝,改善微循环等。
3 治疗结果 患者在4小时~7天内全部意识清醒,各种症状减轻或消失。除1例自动出院外,全部痊愈出院。
4 护理
4.1 呼吸道隔离 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病人在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均有传染性,通过飞沫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期多不超过发病后10天[3],住院患者隔离治疗,禁止儿童及易感者探视,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必须带口罩。室内每天开窗通风换气,病房注意定期紫外线消毒,衣服被褥等每日曝晒1~2小时。密切接触者需要医学观察,吃大蒜,饭后盐水漱口有助于预防流脑的发生。
4.2 急救护理 病人到达病区后,立即将病人安放在硬板床上,加床挡,解开衣领扣和腰带,保持气道通畅[4]。立即给与氧气吸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须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备齐抢救用物,青霉素皮试,心电和血压监护,动态观察心电与血压变化。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井做好监护记录。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迹象,早期给予脱水剂,脱水剂应用宜快速足量,滴注速度过慢会影响抢救效果。皮肤瘀点瘀斑迅速增多可以说明病情的进展及正在发生的凝血功能障碍,必须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4.3 基础护理
4.3.1 高热护理 注意室内空气新鲜并保持一定温湿度,保持口腔清洁。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采用冷敷或温水擦浴,注意保暖,及时更换湿衣服。对昏迷病人,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防止褥疮和口腔炎症的发生。并注意保护患者角膜,防止角膜溃疡。在皮肤大片瘀斑的部位要避免潮湿,发现溃破应及时处理。61例患者均没有发生褥疮。
4.3.2 头痛护理 剧烈头痛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护理上要避免强光刺激,以免诱发惊厥。使用20%甘露醇脱水时应用输液泵治疗,保证半小时内快速准确滴入。输入过慢则影响减轻脑水肿作用。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各种刺激因素。烦躁惊厥者予以镇静,及早使用镇静剂,必要时采用冬眠疗法。要注意保护患者肢体的功能位,避免碰伤或其它意外。对剧烈头痛患者使用疼痛干预,采用放松和呼吸调节控制,转移患者注意力而使疼痛获得减轻。
4.3.3 皮肤护理 患者出现口唇疱疹,初起局部皮肤发痒灼热或刺痛,手抓后易感染使症状加重,严重[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饮食治疗与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思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