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125I间质植入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的护理56例

心。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即平卧床上以降低腹压,增加尿道闭合压,同时进行收缩肛门的锻炼。尿痛及血尿24小时内常见,一般可自行消失;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1%。植入粒子数量多者易发生。术后1个月65%的病人出现尿路刺激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增多以及排尿费力,6%出现轻度尿失禁。术后6个月80%病人的症状得到改善。预防措施:操作技术高准确定位,防误伤尿道;治疗前后应用a-受体阻滞剂如:高特灵口服,可降低尿潴留的发生。导致早期阳痿的重要原因是误植入神经束。治疗时的年龄也是影响植入后性功能的重要因素。但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对性功能的影响远远小于手术的影响。由于患者大多为高龄,故未对其性功能进行随访,如有性功能2周内应使用安全套。②直肠刺激症状和直肠溃疡。术后常会出现一过性直肠刺激症状如腹泻、便秘,直肠出血[2]。术后加强观察并询问排便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此并发症状较少见。本组病例未出现此类症状。 2.5  放射防护  术后应鼓励患者多饮水,观察尿袋中有无粒子排出。1周内嘱病人排尿时要把尿排在集尿容器内并密切观察尿液中有无粒子排除,如发现植入的粒子排除应将粒子用镊子夹起,放入铅罐中,防止辐射,交医生由厂家收回妥善保管处理,粒子有放射性不许乱丢。125I核素衰变过程中放射出射线的能量为36Kev。穿透力较弱,在组织和铅中的半价层分别为20mm和0.025mm,因此lmm厚的铅防护即可阻挡99%以上射线,而且单个放射性粒子作用距离也很短。手术中医务人员只要进行简单防护(如穿着铅衣)即非常安全。Smathers等研究了种子治疗后皮肤表面的放射强度,证实患者所带的放射性远低于NRC(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规定的标准。因此只要不是过于密切的接触(如怀抱婴儿),对周围人群是相当安全的[3]。 3  体会  间质性粒子近距离内放射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前列腺癌粒子种植治疗的主要优势是保护性生活能力,明显高于手术或单纯外放疗[4]。近距离放射治疗植入粒子的剂量是经过严格计算,在组织中剂量分布呈几何学下降趋势,在植入粒子周围的正常组织有陡峭的剂量坡度分布,因此,直肠和膀胱仅受到较低的剂量照射。125I是使用最广泛的同位素,有低能的优点,对防护要求较低,半衰期较长,对正常组织耐受较好,计量低[5]。由于近距离放射治疗可使肿瘤局部达到高剂量照射,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较小,病人易接受,手术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真正达到微创的意义,明显提高了临床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国外已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此项手术在我院开展后做好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尿管的护理及放射防护,注意饮食的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本组病人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就要求护理人员积极学习此项技术的知识并掌握手术前、后的观察及护理要点,使病人能顺利的渡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王雅杰,金冶宁,孙颖浩.前列腺癌的近距离插植放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2):139 2.Ragde H,Blasko JC,Grimm PD,et al.Cancer,1997;80(3):442~45 3.Smathers S,Wallner K,Korssjoen T,et a1.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nys,1999;45(2):397~399 4.王俊杰.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临床篇.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2;26(3):104 5.申文江.前列腺癌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2;8(5):327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肾移植手术1 210例的麻醉管理经验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25例临床分析
    一个母系遗传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及mtD
    STR位点D19S253和D8S1179的多态性研究
    子宫颈癌放射治疗512例临床报告
    覃汉梅 曾 榕 子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
    小儿急性中毒126例分析
    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312例分
    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
    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标本1 129株病原菌的
    左旋多巴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谷胱甘肽对
    胸腔积液120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2例分析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