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监护 |
|
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监护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肝性脑病 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管等疾病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临床常见急症,主要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病情严重者如不及时抢救妥善护理,常可危及生命。我科自2004年9月~2005年11月共收治10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8例中男78例,女30例,年龄38~68岁。
1.2 出血原因 明确为肝炎后肝硬化72例,酒精性肝硬化16例,消化性溃疡(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20例,其余无明显诱因,出血量在150~1000ml不等。
1.3 临床表现 有呕血、黑便同时存在,也有单纯黑便而无呕血者,出血量少者为100ml,出血多者为2000ml。
2 治疗结果108例经积极抢救及精心护理后,97例治愈出院,8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①立即给予适宜的卧位:应给予病人绝对卧床,使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呕吐物的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只要患者有排痰需要,护士就应随时进行排痰护理,如有休克,应给予中凹卧位,有利于增加回心血量;②立即给予低流量或间断吸氧;③加强保暖,避免受凉,有利于末梢血液循环;④迅速做好各种的标本采集和送检;⑤保持病房安静、通风良好。
3.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病人心理状态达到或促进康复的作用。患者因见到呕血、黑便,会产生精神紧张、恐惧、焦虑、担心等心理障碍。对待病人除了耐心、周到的护理外,要注意心理疏导,使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3.3 饮食指导 合理饮食是预防再出血和促进早期康复的重要因素。向患者讲解与疾病有关的饮食常识,指导患者要根据医嘱在出血24~72h期间禁食,止血24h后可按医嘱进温凉无刺激的流质饮食,并酌情控制高蛋白饮食及钠盐的摄入量,做到少食多餐。对溃疡病患者应吃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溃疡严重或有少量胃出血时,则以流质饮食为宜,如牛奶、米粥等可以中和为酸,有利于止血,但要禁食鸡汤、肉汤和甜食,不利于溃疡面愈合,少食或不食油炸食物,忌食生冷、过硬、过热的食物,此类食物既不易消化,又会促使胃酸过度分泌,直接损伤溃疡面,太热的食物还会使血管扩张,容易引起胃出血,而刺激的食物,如辣椒、浓茶、烟酒应避免食用,做到定时进餐、规律饮食,避免过饥过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4 出血期的护理
3.4.1 立即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 对出血期的患者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至少保证2条。有效静脉通路 ,遵医嘱予输入新鲜血、补充液体量,输液速度要根据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关系,酌情调节,如门静脉高压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防诱发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3.4.2 根据医嘱及时准确的应用各种止血药物 按医嘱给予垂体后叶素0.2~0.4u/min静脉给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同时使用血管扩张剂,以减轻垂体后叶素的副作用,一定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胸闷、心悸;善宁0.2入5%GNS溶液500ml静滴;亦可给予0.1%的盐酸肾上腺素冰盐水口服;凝血酶1000u凉开水q2h口服。
3.5 做好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呕吐物或大便的色、性、量;严格记录24h出入量。意识改变时常提示重要脏器血流量不足,脉搏细数常是休克前一种代偿性改变,是休克的重要信号。
3.6 预防肝性脑病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容易出现肝性脑病,应控制饮食中的蛋白质的含量,应用抗菌药物抑制直肠内细菌以减少氨的形成。对于慢性肝病患者,应控制饮食中的蛋白质的含量,防止因增加是食入蛋白质量,促使诱发肝性脑病。对严重肝性脑病的患者,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还要保证热量的摄入,以减少体内的蛋白质的分解,多数病情稳定的肝硬化患者,如果给予足量的热量,每日摄入0.5g/kg蛋白质可维持氮平衡,但急性肝性脑病的患者,蛋白质分解率常常增加,特别是在有急性酒精中毒性肝炎和感染[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1例生脉致过敏性休克的报告及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22例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抢救与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