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例生脉致过敏性休克的报告及护理 |
|
1例生脉致过敏性休克的报告及护理
2005年4月8日,我科收治一例颈椎病,支气管炎的患者,在第二次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经及时抢救脱险。生脉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临床尚未见报导,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1岁。因流涕、畏寒、咳嗽4天,头晕、恶心伴视物旋转2天,在外院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于2005年4月8日来本院就诊入院。查体:T36.8℃、P78次/分、R20次/分、BPl05/78mmHg。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医嘱予口服尼莫地平及静脉滴注血栓通扩张脑血管并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与克林霉素补液治疗。2005年4月9日15:10时,在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50ml+5%GNS250ml液体约15分钟,患者诉头痛、口唇、舌体麻痹、咽部不适、胸闷、全身皮肤针刺样疼痛,肛门有下坠感,颜面部及输液上肢皮肤潮红。继而脸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即予更换液体及管道,协助平卧头偏一侧,报告医生。按医嘱予中流量吸氧,肌内注射异丙嗪针25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针10mg、10%葡萄糖酸钙10ml。床边监护示:BP60/40mmHg、HR80次/分,氧饱和度97%。予5%GNS250ml+多巴胺针200mg泵控输入。患者精神紧张,家属情绪激动。陪伴患者并指导放松,安抚家属情绪。液体及输液管在家属见证下当场封存,放置冰箱冷藏并逐级上报上级领导。15时BP105/57mmHg、P70次/分、R20次/分、氧饱和度98%。患者诉全身乏力,头痛、口唇、舌体麻痹、胸闷等症状消失,无出汗。4月10日12时BP 116/68mmHg、P72次/分、R20次/分、氧饱和度98%,按医嘱停升压药、氧气及床边监护。4月12日,患者痊愈出院。
2 护理分析
2.1 用药过程的评估 对护士在给药中的角色及职责的评估。护士在给药过程中人涉及到许多法律与伦理问题,护理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与职业压力。除了应具备药物知识如:药物特性、适用范围、方法、毒副作用外,还应具有正确的给药技术,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记录药物及病人的反应。其次,对药物的评估,包括给药的作用及给药的过程。最后对患者的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熟悉抢救措施,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确保用药安全。
2.2 抢救药品、用物放置于抢救车内,位置固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完好率100%,处于应急状态。一旦发生病情突变,只要把抢救车推到床边,为抢救争取时间。
2.3 护士要熟悉药物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及抢救程序,在医生未到达之前按护理应急处理程序:过敏性休克抢救程序进行抢救。即停止用药、保持气道通畅、吸氧、报告医生、测量生命体征、按医嘱用药、记录病情等。
2.4 在抢救过程中,医护配合要有默锲,要沉着冷静、态度严肃、忙而有序。执行口头医嘱要复述一遍经确认后方可执行,保留安瓿,记录抢救记录、时间、顺序,医护记录要一致,以免发生纠纷。
2.5 正确处理医患纠纷 家属对患者突然出现病情变化并可能危及生命不能接受,情绪比较激动并对医务人员持有怀疑及不信任的态度,质疑用药的对错,在病房大声喧哗。安抚家属情绪并按照本院所制订的医患纠纷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3 讨论 生脉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在临床上用途较广,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皮疹,引起过敏性休克少见。患者确诊为颈椎病、支气管炎。患者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当天已应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未出现不良反应。用药前检查:生脉注射液安瓿完好无裂痕、药液无变质、无过期,稀释生脉的软包装液体无漏气、漏液,无过期。当场查封液体及输液管道,未发现异常。最后诊断为生脉致过敏性休克。本例病人所出现的过敏性休克可能与其自身的过敏体质有关。
上一个医学论文: 1例双胞胎极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监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