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例肝硬化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干预 |
|
证身心两方面的休息调整和合理膳食,掌握合理用药和观察药物疗效,排除不良反应,预防并发症。
2.3 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个体化的干预措施
2.3.1 孤独感 未生病时,与家人及亲属、同志生活在一起,各方面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一旦生病,离开了他们,心理空空。有的因家属工作忙,不能经常身边陪护,病人感到被冷落、被遗弃。尤其是老年患者,在家生活有他人照顾,一旦住院离开家庭,打乱了原来的生活规律,引起了消极心理[1]。护士应理解病人的心情和需要,耐心安慰病人,增加与病人的接触次数,多和患者家属联系,消除紧张心理压力,改善患者情绪和心态,使患者有愉快的心情,使其生活质量有所提高[2]。
2.3.2 不平衡感 由于患病,尤其久病,社会地位和角色的改变,自感不受人尊重而失落;为看不惯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而失衡,表现讲怪话,发牢骚,挑刺。猜疑感:有人饱受风霜,经历坎坷,遇事多猜疑,尤其是病后久治不愈,忧心忡忡,是否得了不治之症。悲观失望感:有的人到老年,有的未老先衰,各种机能下降,动作不灵活,行动不方便,加之疾病折磨,对生活的适应能力降低,觉得自己“老态龙钟”,日落西山,如秋后蚂蚱,生活无指望。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使患者通过交谈方式把自己的苦闷倾诉出来,然后妥善分类安慰疏导病人,以减轻心理痛苦,使之将负性心理转为正性心理。猜疑的病人应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对所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特别是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由于呕血或排柏油便,使衣服、裤子、床铺被污染,空气中常有干臭味,造成病人紧张感。这时我们应努力安慰病人,及时处理污染的床单和衣裤,保持清洁,切忌用刺激性的语言。对于悲观失望感的患者,多和他们谈心,可以给他们一些书报之类的书籍,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种花、下棋、做游戏等。同时,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取得患者家属的合作。由于保护性医疗措施,我们必须向家属做出比病人更详细、真实、准确的病情介绍,才能使其帮助病人接受治疗。家属怀着焦虑的心情,期待着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高超的医疗技术和满意的治疗效果。所以,他们除了参与治疗外,往往还带有干预性行为,如对病情的曲解。对此,我们给予充分的理解,并耐心、热情、反复的做好思想工作。家属对病人细心照顾的同时,还可妥善安排好家务,尽量提供足够的经济费用,让病人安心配合治疗,改变病人对疾病的态度,改善病人情绪,提高病人乃至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3]。
2.3.3 焦虑型 由于肝硬化病程长,因而有的病人心理负担重,不能安心养病,心情焦虑。抑郁型:有些病人为自己患病,身体欠佳而愁;为家庭状况而愁;为治病后果而愁。依赖型 此类病人离不开家属,生活上能自理,虽一般状态好,但各种事情依赖于家属。肝硬化患者抑郁、焦虑、依赖与患者的性别、文化、家庭、经济状况密切相关[4]。护士应与病人建立一种依赖的关系,让他们明白,他们不是孤军作战,他们有坚强后盾,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及社会支持。“音乐治疗”可缓解紧张气氛[5]。现在,音乐欣赏在国外被广泛地用于临床实践,如英国剑桥大学口腔科已利用音乐法代替麻醉进行拔牙术;国内也有文献报导,为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医院设立音乐病房,专门为帮助那些有心理障碍的病人,结合药物达到满意的疗效。音乐治疗形式有感受性疗法、光疗法、电流疗法。最常用的是感受疗法,它通过欣赏乐曲达到心理上的自我调解。经常选择慢节奏、抒情、优美、流畅的轻音乐,音量控制在病人愿意接受的程度,极好地控制了情绪。
3 结果 通过对160例肝硬化病人的心理问题分析及采取恰当有效的心理干预,运用各种不同方式调动了病人的内在因素。有148例达92.5%的病人,防止了消极心境的产生,使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治病、治人、治心的目的。尚有12例病人心情较前好转,尚在接受进一步心理干预过程之中。
4 讨论 肝硬化是慢性疾病,但肝硬化又是可以控制好的疾病,只要面对现实正视它,科学地对待它,定时来医院复查,配合大夫指导用药,就会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肝硬化病人入院时存在很明显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包括自身方面的压力和社会方面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病人,富有同情心。不但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而且掌握好边缘学科,同时还要求护士对周围人群、病人家属、陪床人做好心理干预的指导和教育,一起合作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才能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王磊.老年患者心理需求与心理护理.中华临床医学研究进展,2001;10:5~6
2.张静平.322例内科住院患者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小腿筋膜腔高压症 胫前综合症 6例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合理解决陪护问题 提高护理质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