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例肝硬化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干预 |
|
160例肝硬化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干预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作用。方法:运用交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160例肝硬化病人进行心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干预。结果:大部分肝硬化病人存在很明显的心理障碍,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作用,可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结论:心理护理在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及病人家属、陪视人应当重视心理护理。
关键词 肝硬化 心理分析 心理干预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其病理特点是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和假小叶形成。晚期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性感染并发症。据我院资料,肝硬化主要由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硬化治疗方案包括:保肝、抗纤维化、支持、对症,饮食控制,健康教育等方面,其目的是消除症状,防止并发症。由于疾病久治不愈,生活质量下降,工作能力逐渐丧失,并影响家庭生活,加重经济负担等,所以,病人往往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如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就会加重病情。我们在心理干预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2002年3月~2004年12月所收治的160例肝硬化患者,其中男性128例,占80%;女性32例,占2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从年龄上看,30岁以前8例,占50%;30~40岁19例,占12%;41~50岁40例,占25%;51~60岁72例,占45%;61岁以上21例,占13%,中年人占明显优势。从城乡看,城市72例,占45%;乡村88例,占55%,城乡差异不大。临床分期上看,早期18例,中期62例,晚期80例,以晚期病人为多。
1.2 方法 采用交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针对病人的态度、情绪和心理三方面进行分析。
1.3 分析结果
表1 从病人的心理特点上分析
心理问题 例数 百分率(%)
不平衡感 5030
孤独感 6440
表2 从病人情绪特点上来分析
心理问题 例数 百分率(%)
猜 疑 感4428
悲观失望感2515
表3 从病人对自身疾病的心理变态分型
心理问题 例数 百分率(%)
焦虑型11270
抑郁型8050
乐观型1016
依赖型6440
2 实施过程
2.1 成立干预小组 由五年以上的护师负责,要具有一定的沟通技巧能力、知识面广、基础扎实、态度端正、热情服务、良好的职业道德、反应灵敏,对病人出现的不同问题能及时有效地解决。
2.2 干预方法
2.2.1 入院前,护士向患者和家属做自我介绍,帮患者提拿物品,协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
2.2.2 入院时,安顿好床位之后,向患者做入院指导。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初次评估后,责任护士双手向患者递上一张画有生机勃勃郁金香的祝福卡,卡的正面写着“祝您早日康复”,背面写着患者的主管医生和护士。住院期间有什么需要,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到医务人员,从而缓解了患者的住院紧张心理。
2.2.3 入院期间
2.2.3.1 改善环境,创造温馨 在病区建立《健康视窗》,提供患者学习、运动及娱乐场所。在病区走廊的墙上,挂上我们精心制作的健康展板,内容包括:肝硬化的诱发因素、饮食原则、日常护理知识等。在病房栽种了绿色植物,这些绿意在减轻患者的痛苦、焦虑之际,让患者仿佛看到生命的绿洲,增加了勇气和力量。
2.2.3.2 尊重生命,关爱患者 护士夜班查房,一句“祝您晚安”使患者进入睡眠。温馨操作,动作轻柔,耐心解释,操作后致谢,操作失误道歉,操作时注意保护隐私,使患者切身体会到,护士对他们的尊重和关心。
2.2.3.3 随时给病人和家属做健康宣教 帮助病人和家属了解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帮助病人了解和避免引起疾病的有关危险因素,保[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小腿筋膜腔高压症 胫前综合症 6例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合理解决陪护问题 提高护理质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