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不同时间断脐的效果观察 |
|
作用 脐残端有脐动脉、脐静脉及大量胶质样高蛋白组织物,营养丰富,细菌容易繁殖,而脐四周静脉网与胸、腹壁的浅静脉相连接,残端在自然脱落过程中局部出现发红、潮湿。如发生脐炎处理不及时,易并发新生儿败血症[1]。剪去脐残端,是彻底清除脐部及脐轮处皮肤的异物刺激,有效防止细菌繁殖及进入血液循环,加速了脐部干燥、愈合。但断脐时间选择不当,易出现断脐时活动性出血及断脐后渗血,干燥时间延迟,同样易并发脐炎。从观察结果显示:断脐时间越早,断脐时出血及断脐后渗血率越高。断脐时出血及断脐后渗血主要发生在A组,这与脐残端萎缩不全及脐血管未完全闭合有关。干燥率越高的B组,主要是在脐残端变性后及坏死前将其剪除,减少局部异物刺激及细菌繁殖。而C组由于脐带残端过于干燥,增加剪除难度,易损伤脐轮处皮肤。因而认为,断脐最适宜的时间是新生儿出生48h后,不但无活动性出血,且渗血率少,干燥率较高,避免了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48h后断脐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一小部分的新生儿出生时脐带比一般的粗大、脆,结扎时突然用力会扎断脐带,对这种水晶脐可在72h后断脐更为恰当。相反有的新生儿出生时脐带较细,很容易干,24小时后断脐效果也非常理想。
参考文献
1.王菊飞.81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1].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25~26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外伤性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