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伤性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 |
|
外伤性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
外伤性截肢是一种比较大的破坏性的手术,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而采取的。对于工伤截肢患者来讲,突如其来的残酷打击,使原本身体健全的正常人变成残疾,对于患者,无论是在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难以承受的,为了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心理危机期,作为护理人员,加强心理护理及将心理护理贯穿到手术前后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1 术前心理护理
1.1 稳定病人的情绪 病人急诊入院后,精神高度紧张,心理毫无准备,在周围人们的惊慌不安中,敏感地意识到伤残事实,心理上立即表现为冲动、焦虑、烦躁、不讲道理、甚至哭闹不休,不能控制情绪,护理人员面对患者情绪的出现,要主动地争取家属、朋友及同事的配合,给患者造成一个亲切友善的环境,使医、护、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关心、体贴、同情患者的遭遇,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地多用安慰性的语言,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态度温和婉转地回答患者的疑问,且在执行护理操作中,动作要轻柔、体贴,态度要真挚, 以免造成患者的不良心理,使患者感受到亲人的关怀和医护人员的尊重,患者心理上得到满足,使患者进入适应期。
1.2 劝诫患者正视现实,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当患者出现良好的心态护理人员抓住时机,循循善诱地劝慰、疏导患者,讲明截肢的必要性及不做截肢的危害性,且主动向患者介绍伤情,治疗方法及预后,把伤害降到最低限度,使患者正视现实,坦然面对手术。
2 截肢患者术后心理护理
2.1 患者手术前虽然对截肢心理上有所准备,可是一旦面对残肢,情绪仍然复杂多变,考虑到婚姻、家庭、就业、受到社会歧视以及身体状况的问题而产生自卑感,前途暗淡,故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分析病人的心理,了解掌握病人的行为、思想、情绪等的信息,及时地帮助患者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树立自信心,振作精神,加强情操的陶冶,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使患者真正感受到家庭需要他,离不开他,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
2.2 要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进行护理治疗工作,谨防残端感染,要以严格地高标准的工作态度,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解除病人术后紧张心理,对截脚术后患者常有的患肢疼痛,应以体贴的态度解释,1~3个月即行消失,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
2.3 切口完全愈合后,要鼓励患者进行残肢功能锻炼,如残端皮肤自运与感觉良好时,术后3个月,即可装配义肢。
综上所述,截肢患者心理护理贯彻始终,使我们认识到心理护理是疾病的一剂良药,做为一名好的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熟练的技术及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要加强护理心理的学习,更好地进行临床心理护理工作,使遭不幸的患者,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早日康复,使他们愉快地走向社会生活。
上一个医学论文: 家庭病人的心理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新生儿不同时间断脐的效果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