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老龄股骨颈骨折牵引术后的心理护理 |
|
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因病入院治疗,对家庭、对病人会产生一定的思想影响,也是很担心的事情。老年病者无论病情轻重,在疗效和恢复过程都不如年轻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更需要护士人员悉心的照顾,使老年病者放下思想包袱,消除顾虑。因为,护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是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所以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2.1 尊重患者 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对老年患者态度要亲切、关心、体贴、诚恳,言语温和。要尊重他们,不要用床号来代替患者称呼,对他们的称呼要有尊重感,不要直呼其名,防止伤害老人家的自尊心,进病房时要主动和老年人打招呼,以消除其孤独感。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让患者感到人格上受到尊重,使其精神上得到满足。
2.2 为病患者提供信息 新入院的病患者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医病治疗,他们渴望的是了解大量治病信息,护理人员更应该向患者提供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提供住院制度、生活环境及相关的要求和有关个人嗜好,饮食习惯与疾病关系的知识。使患者对医院的医疗环境和治病有充分了解,消除他们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激发病人与病魔作斗争的信心。对于长期要住院留医的病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和痛苦,易产生与世隔绝的感觉、心情烦躁、消极的心理因素。作为护理人员更加要关心、体贴。
2.3 护理人员要经常做到注意区分不同性格的病患者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经常碰到不同性格病患者,大体有以下两大类型;第一类是内向型性格:病患者思虑过重,情绪沮丧,有事不想讲,较难沟通。对这种性格的患者,应以疏导为主,关心体贴为主,用精神疗法让其得到满足,多接触病人,耐心听取患者诉说,取得病患者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更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患者能配合,护理人员的话听得进去了。细致的生活护理,排除了病患者的思想负担,使其树立信心。第二类是外向型性格:病患者常埋怨别人不关心自己,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周到,常因一点小事而大吵大闹,有时还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对社会及他人过分挑剔。对这样的病患者,首先要从护理道德感出发,诚心诚意地对待他,不能有一点反感的表示。对一些比较特殊的患者,还要特别制定一套有针对性护理的方式,采取一些预见性的“特别护理”方法,力求平衡患者心理,使他(她)理解、信任护理人员。
2.4 心理辅导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其手段是与病患者开展心理辅导及思想交流 如果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好,对患者安心治病治好病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注意方式方法,要做到语言温和通俗,态度亲切和蔼清晰并具逻辑性。以人为本护理方式对于病患者是一剂良药,充分体现出感性的交流及热情的关心。工作切忌粗暴生硬、态度冷漠。老年人尽管理解衰老是生物体中不可抗拒的规律,但谁都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他们自己都不服老,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老。当患上某种疾病而要就医时,多有焦急紧张的情绪及多疑恐惧的心理。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状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安慰与解释,而解释在心理护理中是最为重要。以身边的人和事例做解释工作,通过耐心诱导老年患者从心理负担中解脱出来,尤其是对已丧偶的老人家。因此,一个护士应具有扎实的职业道德及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丰富语言艺术,有执着的专业精神,用其言行去影响、关心爱护病患者,对病患者的早日康复是起着重要作用。
2.5 丰富病人的生活内容 对于老年病人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可适当安排文娱生活及体育活动,趣味性的活动有助于克服患者的消极情绪,驱散病人心头的忧郁与烦闷,使单调、乏味的住院生活充满生气,也增强病人体质。
2.6 要善于及时稳定病患者的情绪 老年患者住院时考虑的问题很多,担心自己的病情能否治好,预后如何。作为护士,面对病人就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还要进行健康教育,并针对病情不同的患者加以解释和安慰。在治疗过程中,对老年患者的意见和挑剔,绝不能不加理睬,必须要耐心解释,避免矛盾冲突,还要主动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病情较重的病人,护士要勤照顾,勤巡查,病人提出的所需要尽量满足和及时给予解决。
3 小结 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首先要学会掌握病人心理特点,还要善于察颜观色,这样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解决病患者心理问题,使病人情绪稳定,安心治病,早日康复,延长寿命。
医院的护理工作是一项充满专业性、艺术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崇高的服务性行业。在讲究科学管理,医学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病患者正期盼享受一流的医疗服务,这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影响老年冠心病人睡眠的相关因素调查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老年病人护理的心理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