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老龄股骨颈骨折牵引术后的心理护理 |
|
浅谈老龄股骨颈骨折牵引术后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 老龄 股骨颈骨折 心理护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引发股骨颈骨折甚为普遍,愈合慢,大多需要长期卧床,因老龄人的病理、生理、心理等特点,沟通困难,对护士的素质、能力、沟通技巧的要求特别高,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总结了16例老龄股骨颈骨折牵引术后的心理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我科在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病人22例,其中老龄患者(60~88岁)有16例,占72.2%,男7例,女9例;股骨头下骨折3例,经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颈基层骨折8例。因合并症死亡l例,主要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15例无并发症。
2 老龄患者的心理特点
2.1 在老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有农民、教师、机关干部、普通工人等,对于不同层次的患者,以不同的方式主动和他们交谈、沟通,取得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2.2 老龄人都有较深的阅历,有的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有的事业上取得较高成就,在社会和家庭中都享有较高地位。因而,老龄病人的自尊心强,希望得到尊重和爱戴,老龄人大多是记忆力减退,反应慢,分辨力差,灵敏度降低,长期养成固执、刻板、爱表现自己的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支配欲强,喜欢得到周围人的恭维和服从。另外,老龄患者由于受病痛的煎熬,心情浮躁,易怒。
3 老龄股骨颈骨折的病情特点 由于老龄病人生理处于衰竭阶段,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易留有各种后遗症。另外,老龄人发病急骤病情危重,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再加上老龄病人病情的变化而造成固执,脾气暴躁,不易合作等。4 对于老龄股骨颈骨折牵引术后的心理护理措施
4.1 由于现代医学模式已不限于生物医学模式,而是更多地重视心理因素、环境变化和预防保健,因此,护理工作也应紧跟时代的需要和患者的需求而扩展服务内容,护理功能要从单纯的疾病护理逐步向临床护理、预防、心理、康复、保健综合型护理转变。
4.2 老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很在乎,他们认为一个态度恶劣或表情冷漠的护士会让他们的情绪变坏,内心压抑,导致对该护士的工作产生不信任。如有一位股骨颈骨折合并心脏病的老龄患者,遇到一个态度不好,不负责任的护士,其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增加。而当换成一个态度和蔼,性格开朗,服务热情,责任心强的护士则能缓解他的紧张心理,会让他们感到轻松、愉快,消除对治疗的抵触情绪,主动配合。我们要做为他们服务的护士,仪表端庄大方,语言流畅,清晰悦耳,护理操作迅速敏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有良好的技术水平,经常巡视病房,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使他们有安全感。技术操作上,细致认真。静脉穿刺,一针见血。老龄患者需要被尊重、理解,希望被认识,尽量为他们提供信息和和帮助。
4.3 转变观念,完善自我。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专业在卫生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护士接触病人的时间和机会最多,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由护士来完成。我们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以及较好的思想和敬业精神外,还要学习心理学、法学、美学、医学理论学以及预防、保健知识,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庄重文雅、谦虚谨慎、文明礼貌、整洁朴素、和蔼可亲,作为医护人员还要遵守纪律,坚持原则,职业道德高尚,对待病人一视同仁,并有爱心、热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用新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去解决现代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问题,逐步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型向临床护理、预防、心理、康复和保健综合型护理转变,即由旧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新的医学模式。
4.4 在老龄股骨颈骨折牵引术后的心理护理中,要有一定的沟通技巧,需要采用多种适当的沟通交流方式。首先要区别沟通的对象,仔细观察,初步判断患者的身份和年龄,并注意沟通的场合、时间,选择适合的交流方式与患者交谈,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其次,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感情,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患者,沟通可采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思想状态,与病人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促进病人的角色转化,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4.5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心理护理工作赢得了第一步,通过与病人的交谈,很多引起他们疾病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都会一一显露出来,我们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加以恰当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的心理平和、安祥,暂时忘却家庭、[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影响老年冠心病人睡眠的相关因素调查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老年病人护理的心理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