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老年冠心病人睡眠的相关因素调查 |
|
影响老年冠心病人睡眠的相关因素调查
摘要 目的:了解影响老年冠心病人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0岁以上的冠心病人进行访谈式调查,分析影响其睡眠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护理措施。结果:老年冠心病人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不能熟睡、早睡,睡眠时间缩短等,其相关因素包括心理、社会、躯体不适、环境等。结论:减轻躯体不适,提供有效的心理、情感支持可改善病人睡眠质量,促进康复。
关键词 冠心病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逐渐成为人类的第一死亡原因[1]。睡眠障碍是冠心病人的常见症状,老年冠心病人由于生理变化及病情的作用常出现睡眠障碍,它既影响病人精神和体力恢复,也影响疾病的康复,严重者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目前,国内外不少学者对不同住院人群如ICU病人[2],普通内外科病人[3],肿瘤病人[4]等的睡眠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病人睡眠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现从上述几方面对影响老年冠心病人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并讨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康复。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4年7月~2006年2月共收治60岁以上的冠心病人52例。其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60岁~80岁;心绞痛34例,心肌梗塞18例
通过访谈式调查及临床观察发现,病人在治疗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睡眠障碍,主要表现有:①入睡困难:从想入睡到实际入睡时间超过1小时者39例,占75%;②不能熟睡:有轻微的声响刺激便醒来,一夜中醒来2次以上者18例,占34.6%;③早醒:早晨觉醒时间比以往正常时提前2小时以上,醒来即不能再度入睡者14例,占26.9%;④睡眠时间缩短:虽有充裕的时间,一夜合计睡眠少于5小时以上者20例,占38.4%。
2 影响老年冠心病人睡眠的相关因素
2.1 心理社会因素 据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冠心病人存在恐惧、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5]。睡前担忧或焦虑等不良情绪可导致网状内皮系统活动增强,交感神经兴奋,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高,机体活动增强,从而引起睡眠改变,如慢波睡眠(SWS)及眼快睡眠减少,睡眠阶段频率更换及夜间醒来次数增加。老年冠心病人产生上述情绪反应的原因有:①对疾病产生的症状的恐惧;②担心预后情况;③担心治疗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思想负担较重;④经济困难及家庭支持欠缺。
2.2 躯体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的睡眠的质和量逐渐下降,浅睡眠比例增多,深睡眠比例减少,眼快动睡眠时间减少,潜伏期缩短,导致老年人易被轻微刺激惊醒。
2.3 环境因素 噪声、灯光、室温、通风、床铺或枕头不适,夜间治疗护理活动等均被病人认为干扰其睡眠,噪声的来源有:吸氧的声音、床边的电监护仪响声、呼叫器的响声、走路声、开关灯声,别人睡觉的鼾声等。另外护士常规夜间查房(至少每两小时一次)也被认为是干扰睡眠的因素之一。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心理护理
3.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病人入院时热情接待,介绍病区环境、医护人员、同室病友等,使其尽快进入病人角色,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倾听病人对自己病情和心理的叙述,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和烦恼,并给予同情、理解,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3.1.2 疾病宣教 为病人讲解疾病病因、治疗、护理等相关知识,讲解主要检查方法、目的,消除其对检查治疗的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
3.1.3 鼓励家属给予病人情感支持 积极指导、鼓励家属在情感、经济和地位上支持、尊重病人,从而减轻其心理负担,促进睡眠。
3.2 疼痛护理 及时巡视病房,耐心倾听主诉,鼓励病人说出忧虑和痛苦,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报告医生做出处理。
3.3 合理安排护理操作 各治疗护理工作尽量集中在白天执行,让病人夜间有充分休息时间,妥善固定氧管、尿管等,避免引起不适。
3.4 做好睡前护理 协助病人洗漱、排便、更衣,保持床铺干燥、平整、舒适,指导病人减少白天睡眠时间,睡前不宜吃太饱,忌饮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晚上尽量避免使用影响睡眠的药物,睡前可饮适量热牛奶等,促进睡眠。
4 小结 改善老年冠心病人睡眠质量的重要方法是改善其心态,药物催眠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护士应多关心、体贴病人,掌握其心理,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支持,以增加其治病信心,通过讲解疾病有关知识,促进病人对疾病的了解,帮助其正视现实并调整情[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羊水偏少孕妇胎心监护的应用及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老龄股骨颈骨折牵引术后的心理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