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
|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摘要 笔者报道对144例应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现察及护理,认为并发症有鼻腔出血、眶内血肿、复视、一过性失明及眶周瘀血、鼻腔粘连等。并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措施,配合医师重新做鼻腔填塞止血,拔除鼻腔填塞纱条及选用脱水剂降低眶内压力,行眶周冷热敷促进眶周瘀血吸收消退,改善鼻腔通气功能来防止鼻腔粘连等护理。使病人在短期内痊愈出院。
关键词 鼻内窥镜 并发症 护理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是鼻科领域中的一种先进手术方法。我科于1998年5月~2001年2月,对144例患者进行此手术治疗,现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44例,男98例,女46例,年龄15~56岁,病程1周~20年。其中术后并发眶内血肿、一过性复视或一过性失明各1例,眶周淤血5例,鼻腔粘连4例,平均住院7天,术后随访1个月,均痊愈。
2 并发症的护理
2.1 鼻腔出血 出血量多少才算并发症,目前尚无统一说法。但无疑出血量过多是增加其他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因鼻腔血管丰富,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切口渗血,本组144例患者常规使用止血剂,其中103例鼻腔出血,多数是前鼻孔出血,少数是后鼻孔出血,指导患者如有血液流入口中要吐出,以免引起胃部不适,且便于准确记录出血量。24~48小时后分次拔除鼻腔内纱条,观察出血情况,出血量超过10ml随时配合医师重新作鼻腔填塞,每1小时监测血压1次,对于年老、高血压患者给予心电监护,观察血压波动情况。
2.2 眶内血肿 术后出现球结膜水肿,泪溢等症状提示有眶内血肿的可能。特别要注意患者的视力和瞳孔大小,及时发现视神经受损症状并及时通知医师,避免视力障碍。本组病例中1例患者泪溢,配合医师拔除鼻腔填塞纱条,选用甘露醇,应用广谱抗生素,血肿自行吸收,不留后遗症,若眶内压不降,可行手术减压,引流血肿。
2.3 一过性复视或视物模糊 可考虑与手术时损伤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或供血障碍有关。本组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复视,2日内恢复。1例出现一过性失明,嘱病人不必惊慌,卧床休息,术后8小时内恢复。持久性失明时可能是手术直接损伤视神经或球后血肿致眼内压增高所致[1]。本组无此并发症发生,若出现此并发症,应用双手指按摩眼球,将血液排至鼻腔,并指导如有血液流入口中要吐出,以免引起胃部不适,且便于准确记录出血量,同时遵医嘱应用甘露醇脱水或激素,广谱抗生素,神经营养药物。
2.4 眶周瘀血 本组有5例病人出现眶周瘀血,眼睑浮肿青紫,睁眼困难,24~48小时内护士给予局部冷敷,72小时后使用坎璃沙热敷或局部理疗。6天内自行缓解,淤血在5~7天内吸收,无后遗症。
2.5 鼻腔粘连 常由于损伤鼻中膈黏膜而致鼻腔粘连,有效办法是注入抗生素后再用抗生素纱条填塞,可使术腔粘连减少至最低限度。指导患者勤漱口,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湿润。7日内进行鼻腔清洁,用生理盐水和庆大霉素液冲洗鼻腔,每日1次,局部鼻用激素喷鼻,每日2次至创面痊愈。
3 小结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适用于鼻腔的病变,鼻息肉、鼻窦炎不愈,药物治疗无效者,尤其是儿童经药物治疗无效之顽固性鼻窦炎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除积极配合医生完善各项检查,做好心理护理,术后重点观察鼻腔出血情况,眶内有无血肿,复视和失明,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44例接受此手术治疗的病人在短时间内痊愈。手术后明显改善鼻塞症状,鼻腔分泌物减少或停止。嗅觉功能恢复,治疗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陈红,王淑芝.鼻内窥镜手术配合的经验总结.中华护理杂志,1996;31(3):145
上一个医学论文: 冰硼散 爽身粉在预防褥疮护理中的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与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