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护理与康复指导 附66例分析 |
|
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护理与康复指导(附66例分析)
摘要 目的:评价通过药物穴位注射护理与康复指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缓解痛疼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及康复指导,观察并分析患者骨关节痛疼缓解情况。结果:66例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控制20例,占30.3%,显效29例,占43.9%,有效16例,占24.2%,无效2例占3.1%,总有效率为96.9%。提示:穴位注射及正确的护理康复指导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痛疼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穴位注射 痛疼 康复护理指导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OP)已成为公共健康严重的问题之一,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是机体自然衰退老化的组成部份。其引发的骨折、骨痛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我院运用:穴位注射+运动+饮食”模式治疗与康复护理OP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们所选的病历为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OP患者6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81岁;严重OP16例,中度0P39例,轻度OP11例。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学科组建议的诊断标准[1]。排除甲亢,多发性骨髓瘤痛疾病和长期用药所致继发性OP症。
2 治疗与护理
2.1 穴位注射药物及用量 黄芪注射液,每次每穴1~1.5ml,每次注射2穴,左右共4穴。操作方法:穴位部位常规消毒后,选用5ml一次性注射器,采用快速进针法将注射针头快速刺入皮下,行提插手法至得气,回抽无血液即将药液缓慢推入。疗程:隔日治疗一次,每次治疗选用一组穴位,二组穴位交替使用,1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两周后,继续第二个疗程。
2.2 康复护理指导
2.2.1 运动护理 ①运动方式:采用负重锻炼如散步,健身跑,爬楼梯和跳舞。②运动项目:选择运动项目要有目的性,如登楼梯可预防股骨和髋骨部位骨质疏松,体操训练可预防腰锥骨质疏松所造成的骨折[2],渐渐增加抗阻能力,是促进骨质疏松逐渐走向恢复的重要方法。③运动量:运动强度方面,在不引发疼痛及疲劳范围内,运动强度越大,对骨的应力刺激也越大,也越有利于骨密度的维持和提高。运动时间方面,没有统一的时间标准,但对一般有氧运动来说,运动强度大,时间可短一些,运动强度小,时间可稍长一些。锻炼频率方面,以次日不感疲劳为度,一般采用每周3~5次为宜。在锻炼的阶段性问题上,坚持长期有计划、有规律地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延缓骨质丢失有一定作用。
2.2.2 生活护理 ①坚持体育锻炼,鼓动步行,预防跌跤。②注意合理营养,每日进食牛奶500毫升。饮食以含钙丰富的食品为主,如乳制品,鱼,虾皮,虾米,豆类,海藻类,鸡蛋,骨头汤,粗杂粮,芝麻,瓜子,绿色蔬菜及坚果等,通过饮食增加钙的摄入。同时还应注意蛋白质的补充,因为蛋白质是骨基质合成必不可少的原料。③增加户外活动,每日户外日晒不少于30分钟。日晒时仅暴露身体的头,颈,前臂和下肢部位。夏季避免强烈阳光直射,并注意保护眼睛。日照可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④避免过量饮酒并戒烟。
2.2.3 心理护理 让患者充分了解发生骨质疏松的病因,病理机制及预防,治疗,康复的措施,懂得通过综合治疗,运动,饮食等多方面干预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2.2.4 骨折护理 对于已发生骨折的患者要卧床休息并对疼痛进行床边理疗(中频或磁疗等)耐心指导患者做床边运动治疗,必要时可应用止痛药,卧床不宜过久,一般为2~3周。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3.1.1 临床控制 以痛疼等症状消除,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大于或等于95%。
3.1.2 显效&[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加强前列腺等离子体双极电气化术的术中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食管癌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