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人员自身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 |
|
护理人员自身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
艾滋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也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艾滋病形势非常严峻,截止到2003年12月底,我国已有HIV感染者45092人及AIDS患者3532人,据国内外专家估计,我国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已达100万人。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到快速增长期,住院及不住院的感染者迅速增加,因而护理人员将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由于我院为重庆市艾滋病定点收治医院,从1995年开始,已收治HIV及AIDS病人50多人。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只有护理人员掌握了艾滋病的有关知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就可以避免护理人员自身的感染。
1 对护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的途径
1.1 岗前教育 对新分配到艾滋病区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学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消除对艾滋病人及病毒感染者存在的歧视和排斥心理。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为艾滋病人保密。
1.2 继续教育 将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纳入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和专业人员脱产培训。我院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学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的学术活动,并派护理骨干到院外或外省进行艾滋病的诊治及职业防护知识的短期培训。
2 对护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 艾滋病一般知识的教育:掌握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危害性以及临床表现、治疗、护理及预防方法等一般知识。
3 对护理人员进行艾滋病消毒隔离知识教育
3.1 隔离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隔离的目的、要求以及如何配合,使病人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隔离和护理。
3.2 尽可能将病人安排在单人房间,房间要安静、清洁、舒适。
3.3 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止血带等供病人专用,其它生活用品均与其它病人分开。
3.4 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时应穿隔离衣、戴口罩、戴乳胶手套。
3.5 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经消毒毁形处理后焚烧。病人的排泄物、痰液、残余剩饭应进行消毒后倒入污水处理系统。病人的生活垃圾装入双层塑料袋内进行消毒、焚烧处理。病人房间的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服应先消毒后清洗。
3.6 标本收集 医护人员在收集病人的血、痰、尿、粪标本时,一律要戴双层乳胶手套,并注明特殊标志,装好袋后送检验科,并通知检验科。用过的标本经消毒处理后再弃掉。
3.7 尸体处理 处理尸体应戴手套,穿隔离衣。患者的七孔应用消毒棉球填塞,伤口应进行妥善的包扎处理,房间、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同一般终末消毒方法。
4 对护理人员加强艾滋病自我防护知识的教育 教育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既不能谈之色变,也不能轻视它,要具有一定的防护意识,保护自己免受侵害。
4.1 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护理工作时,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戴乳胶手套,必要时带防护眼镜。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
4.2 进行侵入性护理操作工作中,应注意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避免开放性皮肤伤口与艾滋病传染性材料接触。
4.3 使用后的针头应立即进行毁型。
4.4 给患者抽血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
5 对护理人员加强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知识的教育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工作中,意外被HIV或AIDS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粘膜;被HIV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可能被HIV感染时,应做如下处理:
5.1 用肥皂液和流动清水清洗污染局部。
5.2 污染粘膜时,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对粘膜进行冲洗;
5.3 有伤口时,轻柔挤压伤处,尽可能挤出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
5.4 用75%的酒精消毒局部伤口,并进行包扎处理。
5.5 在发生职业暴露后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疤痕子宫中孕引产使用安定的观察和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如何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