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操作方法的革新 |
|
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操作方法的革新
摘要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呼吸道不畅所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教科书上还没有独立的、完整的气管切开吸痰的操作规程。临床上有一些护士由于对气管解剖位置不熟悉,盲目运用传统的吸痰(鼻咽部吸痰法)法,致痰液难以有效地被吸出。笔者在神经外科工作三年多,几乎每天都要护理气管切开吸痰病人,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探讨、总结出一种新的气管切开吸痰法,省时、省力,可快速将痰液吸净,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气管切开患者 吸痰 革新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高血压并脑出血气管切患者,均为昏迷病人。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80岁,男性患者占4/5,女性占1/5。
1.2 结果 采用新式吸痰法,未出现一例引进呼吸道粘膜损伤而出血等开发症
2 方法
2.1 相关解剖 如图1
气管:上起第6颈椎平面,上端与环状软骨下缘相接,下达第5胸椎上缘高度,分叉为左、右主支气管。成人气管长度为10~12cm,共16~20个气管环组成(气管切开位置在第3,4气管环之前),左右径为2~2.5cm,前后径约1~2cm,气管长度及内径依年龄、性别不同而不同,且呼吸时长度和内径可发生变化。中国人体质调查统计结果成年男性气管长约103mm,前后径15mm,横径16.6mm,女性气管长为97mm,前后径12.6mm,横径13.5mm。支气管:从气管开始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右侧主支气管粗而短,约2.5cm,与气管纵成25°角,左侧主支气细而长,约长5cm,与气管纵轴成45°角[1]。
[TPa1.tif,BP]
2.2 气管套管的选用,成年男性长80mm,内径10mm,女性长75mm,内径9mm[1]。
2.3 吸痰管的先用 见图2。选用渐江苏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呼吸道吸引管(1型吸引导管)12F~16F,外径4~5cm。
2.4 具体操作方法 以成年男性为例,在相同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吸痰方法,新式吸痰法:从气道上方先吸引,再边插入边吸引,达到气道深部后再缓慢边提起边吸引,直致痰液吸净。边插入边吸引可分为三段,即第一段:先从气道上方开始吸引,在不超过气管套管长度(80mm)可边插入边吸引,插管时可开放负压,痰多时,在小于气管套管长度范围可以固定吸引。第二段:即气管套管下缘至气管分叉处,可反复提插吸痰管吸引,因此处的痰液往往较多,当病人咳嗽时,痰液随气流喷出,可进入气管套管外壁和气管壁之间,若不快速吸引,痰液可坠入下段呼吸道增加感染机会,但插入吸痰管时不开放负压,以免不慎损伤气管分叉处粘膜。第三段:即气管分叉处到左、右主支气管,将吸痰管缓慢插入,在遇到阻力时后退0.5cm(网上资料)开放负压,慢慢边提边吸,若病人不咳嗽,可将吸痰管缓慢插入刺激支气管引起病人咳嗽反射,将深部呼吸道的分必物咳出,再吸净,若插管时,病人剧烈咳嗽,应立即退出吸痰管,以免引起气管粘模损伤(网上资料)。总之,应灵活运用,哪里痰多就在哪里吸引,原则是动作轻柔,一处固定吸引不超过15秒,避免损伤气道粘膜,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发生感染。传统吸痰法:先将吸痰管放到气道深部,从下向上慢慢提起,边提边吸,将痰液吸净
3 结果 每次将痰液吸净,二种吸痰方法临床效果比较,见附表。
二种吸痰方法临床效果比较
效果 抽出吸痰管次数 时间(分) 消耗无菌纱布块 消耗生理盐水(mL)
方法
新式吸痰法 3 4 3 200
传统吸痰法 8 10 8 400
从附表可以看出,新式吸痰法可省时、省力,节约原材料。
4 讨论 气管切开患者失去了上呼吸道对吸入空气的加温加湿这些屏障作用[2],且气管切开都是危重病人,自身免疫力降低,很容易出现内源性感染。同时由于气管切开的刺激,痰液较多,吸痰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容易引起肺部感染。
本文把传统吸痰法改为新式吸痰法,一是可以延缓和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陈雪真2005年5月28日在512天使网发表了一篇报道,曾对6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成二组采用不同的吸痰方法,结果新式吸痰法在一周内没有发生肺部感染,一周后有3例发生感染,而传统的吸痰法在一周内有3例发生肺部感染,一周后有7例发生肺部感染。这是因为新式吸痰法避免了气道上面的痰液粘附于吸痰管被送到气道深部而加重感染的机会;快速将痰液吸净,减少吸痰管。反复提插次数而刺激呼吸道粘膜而引起损伤致感染,当插入吸痰管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病人咳嗽时,痰液冲向上段呼吸道,若不快速吸引,痰液可坠入下段呼吸道,增加感[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血液透析病人的健康宣教 下一个医学论文: 疤痕子宫中孕引产使用安定的观察和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