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妊娠合并肝硬化围手术期的护理


  妊娠合并肝硬化围手术期的护理 

      近年来,由于肝硬化治疗方法的进步和围生期监测的加强,妊娠合并肝硬化的孕妇可有较好的预后。我院自2003年~2005年共收治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11例,其中10例行剖宫产术,经积极的围术期护理,10例患者均好转,母婴平安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27岁。10例患者中9例出现低蛋白血症,8例并发胎儿宫内窘破,8例患者中度腹水,2例重度腹水,7例合并中—重度贫血,电解质紊乱6例,产后出血2例,凝血酶元活动度低于正常2例,合并腹腔感染1例,10例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 1.2  方法与结果  手术方法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横切),其中2例因胎膜早破分别于32周和36周早产,其余8例均足月产,包括2例双胎妊娠,10例婴儿全部存活。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嘱患者注意休息,尽量减少活动,减少体力消耗。以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出现腹水则进低盐饮食,绝对禁酒。不要食用过硬食物,以防上消化道出血。加强胎儿监测,主要是加强自我监测,自数胎动。每日吸氧二次,每次半小时。胎心监护仪动态监测胎儿情况,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确保胎儿安全。嘱孕妇尽量左侧卧位,这样有利于改善胎盘的血液循环,益于胎儿发育。术前采用积极的支持疗法:每日补充人血白蛋白10~20克,纠正低蛋白血症,应用利尿剂消退腹水。给予抗贫血药物。另外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定期检测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 2.2  心理支持  妊娠合并肝硬化,有的患者是在未知患有肝硬化的情况下怀了孕,有的是怀孕后体检发现肝硬化。给孕母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担心自己的疾病会恶化,担心会因手术而丧生,担心胎儿是否被传染…,由此产生焦虑与恐惧。我们在积极治疗肝硬化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解释与疏导。如讲解肝硬化与妊娠的相关知识,消毒隔离知识,告诉患者目前对小儿免疫预防有很好的方法,有效率达95%以上等。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家庭的关怀会给孕母带来巨大的情感支持,因此术前丈夫应多陪伴,医务人员应尽量守在产妇身边,满足患者的生活及心理需求,使其产生安全感。 2.3  术后护理[1] 2.3.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手术创伤可诱发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等,因此术后应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特别是神志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3.2  伤口观察与护理  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较差,应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可应用腹带适度给予伤口加压,减轻出血。如有出血及时报告医生,更换伤口敷料。本组10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 2.3.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产后出血是妊娠合并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术后要定时按摩子宫,观察出血量,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对出血患者准确记录出血量。本组出现2例产后出血,治疗后均好转。 肝硬化孕妇剖宫产术后还易引发腹腔感染,应根据医嘱按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加强体温监测。本组发生一例产后腹腔感染,经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好转出院。 新生儿出生后既刻给予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进行母婴阻断,效果较好。 2.3.4  出院指导  如因病毒感染引发的肝硬化,不建议母乳喂养。要注意休息,饮食仍以高营养少盐易消化为主,坚持服药,定期门诊复查肝功能。积极避孕。 3  小结  妊娠合并肝硬化虽不是剖宫产的指征,但临床上经常会因各种因素而施行剖宫产术。通过临床观察,只要经过术前积极的支持治疗,以及术后精心的护理,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能够顺利度过围术期,母婴预后较好,10例新生儿脐血化验,均未发生宫内感染。 参考文献 1.庄依亮,李孝天.病理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0~385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先天性腓骨及第二趾缺如合并跟距关节融
    心脏手术后神经系统合并症
    Colles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临床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非何杰金淋巴瘤一
    先天性梅毒合并弓形体、巨细胞病毒感染
    应用血小板计数和血清乳酸脱氢酶预测妊
    妊娠合并胆囊炎二例报告
    中性粒细胞激活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子宫胎盘病理
    妊娠中晚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妇女胎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讨
    完全性骶椎裂合并足月妊娠一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