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与防范措施 |
|
毒技术规范》,强化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提高医院消毒灭菌质量,针对待消毒物品包装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 待消毒物品包装质量存在的问题
1.1 未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使用后的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包装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保证消毒灭菌效果的关键步骤,必须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并要求人人认真执行。由于分散在各科室对各类物品消毒处理、包装,人多手杂,操作随意性大,操作人员不执行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使待消毒物品包装的质量存在许多问题。
1.2 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各级护理人员对消毒灭菌工作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不重视,认为待消毒物品包装的质量不会影响消毒灭菌的效果,重新消毒灭菌的物品中不放化学指示卡,打包后也不及时送供应室消毒灭菌。
1.3 没有进行消毒灭菌知识的规范化培训 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平时不爱学习,不参加医院的各种业务培训,知识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消毒灭菌专业知识缺乏,不熟悉待灭菌包的质量标准。医院与科室没有及时对新来的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和指导。
1.4 质量监督不到位 由于质量管理部门只注重终末质量,而未对消毒灭菌的环节质量进行质控,只检查消毒灭菌后包的质量,而未检查待消毒物品的包装质量,加上个别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省去许多中间环节,如:器械清洗不干净,有血迹、锈迹;不擦干金属器械;器械不上油;不更换化学指示卡等现象,造成消毒包灭菌效果达不到要求。
1.5 基本物资缺乏,不能满足包装的要求 由于资金不足,大部分护士长为了降低医疗成本,追求经济效益,没有配备足够的物品,存在不及时更换破损的布类、器械,黏贴指示胶带太短,化学指示卡剪开用等现象。
1.6 待消毒物品包装质量是影响高压蒸气灭菌效果相关因素之一
1.6.1 新的包装布类没有去浆洗涤,重复使用的包布没有消毒处理。
1.6.2 包装容器不紧密,盖不严,有的无侧孔,不透气,有盖的盒、盘、碗等器皿未单个包装,有盖时未将盖打开包装,不利于蒸气穿透。
1.6.3 物品包装太松,包布太小有利于微生物的侵入,太紧不利于蒸气穿透。
1.6.4 包装外未贴化学指示卡,未注明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操作者姓名及核对者姓名,包装中心部位未放置化学指示卡,不能监测包内、包外是否达到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1.6.5 包的体积太大,影响蒸气的穿透。
1.6.6 物品包装后未立即送灭菌,去热原后物品应在2小时内灭菌,如因故未灭菌时,应从去热原流程开始重新洗涤。
2 对策
2.1 明确职责,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
2.1.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各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2.1.2 护士长或院感监控员具体负责待消毒物品包装质量管理工作,各临床护士具体各类物品消毒打包,送供应室灭菌等工作,医院感染科、护理部作为质量监控部门。
2.2 每年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中,加强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并进行现场示范和操作,在科室有高年资护士负责指导,考核合格后上岗。
2.3 加强环节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待消毒物品包装的质量标准。
2.3.1 由职能部门制定待消毒包的包装质量标准,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统一标准,下发各科室,并在全院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
2.3.2 护士长提高质量意识,及时补充打消毒包所需的各类物品,淘汰不合格包装布和容器,条件许可的可以在供应室备封口机,保证包装质量。
2.3.3 护士长或院感监控员对科内的预备班护士的打包质量不定期进行抽查,并每月对待消毒包的包装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3 加强监督管理 医院将待消毒包的包装质量管理列入消毒隔离管理考核范围,医院感染科改变传统检查终末质量方式,改在病房检查环节质量,最关键的是护理部、院感科不定期在供应室检查待消毒包的包装质量,消毒员每日在装载待消毒物品消毒灭菌前,要求常规检查消毒包的外观包装质量,因为全院的待灭菌包都要送到供应室灭菌,便于检查,节省人力,容易发现问题。如存在问题及时与科室联系,退回整改,并将结果与奖惩挂钩,保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整体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护理风险与对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