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维护 |
|
浅谈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维护
快速发展的护理事业给广大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面对竞争,广大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同时也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近几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很多护士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承受着相当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使其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许多资料表明:护理差错中的60~70%是在护理人员情绪不稳定时发生的。为此,如何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康复是当前护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体力压力 自从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来,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的执行医嘱,而是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护理,使护士付出了更多的体力、脑力和爱心,再加上护士普遍缺编,使她们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经常精力透支,对护士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1.2 生物钟节律紊乱 上夜班是护理工作者的常事,然而“三班倒”却打乱了人体生理规律的排班,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不堪,严重影响了她们的健康。
1.3 护患冲突 随着广大病人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一旦发生护理纠纷时,病人往往抓住护士的一些细小问题加以发挥,而护士又举证不能,特别是护士在遇到歪曲事实、情绪激动而且有过激行为的病人的时候,还要保持冷静的心情去面对,用平和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努力压抑着自身的感受而作出精神上的妥协,在经历感情伤害后会使护士觉得无安全感。长期如此,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1.4 工作困境 领导对护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使护理工作者的困惑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如职称晋升不给名额、进修深造不给机会、福利待遇总比别人低等等问题上的不合理,使护理人员在心理上失去了平衡,从而对护理工作失去了信心
1.5 考试压力 专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这样就迫使护士要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否则就跟不上时代、胜任不了护理工作。不继续学习就会被淘汰,面对频繁的业务考核、职称晋升,她们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这对于那些年龄偏大的护士来说很难适应,工作任务重,护士又缺编,使她们很难挤出时间学习新的东西,这种现状使她们在矛盾中苦苦挣扎,在心理上给她们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1.6 护理人员自我减压能力差 由于护理心理健康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致使广大护士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挫折时,不善于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节,久而久之,导致心理健康处于不良状态中。
2 维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措施
2.1 实行人性化的护理管理 对于肩负着“保护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重任的护士来说,她们也是普通人,同样需要人文关怀,作为护理管理者应该在要求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优质温馨服务的同时,能够给予呵护生命的护士们以应有的人文关怀。想方设法减轻她们的压力,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
2.1.1 尊重护士的人格 人有不同的个性,个性的不同其工作方法也不同。工作中只要她们不违背原则,能达到目的就行,护士长应尊重她们的个性,当她们工作中有过失时,不要埋怨和指责,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当众批评和吼斥,应该个别开导和指正。
2.1.2 尊重护士的劳动 护士是各项护理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她们既要完成各项治疗任务,又要落实好健康教育工作,工作相当辛苦。她们是下属,也是同事和朋友,不论做什么,护士长都应该以诚相待,实话实说,一次任务完成后,要充分肯定她们为之付出的努力。当她们有困难时要及时给予解决,有压力时要及时给予帮助调理,多表扬、鼓励,以肯定她们的成绩。
2.1.3 加强沟通与理解 护士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面对的是病人,她们既要搞好本职工作,又要处理好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关系。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有的甚至被人误解,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善于洞察,及时沟通。当她们产生困惑、心理失衡时,为了消除自身的心理压力而把护士长作为宣泄的对象的时候,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当她们把护士长作为求助的对象时,要及时给予帮助,进行开导,分析和找出解决问[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护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交流技巧刍议 下一个医学论文: 戒断综合症1例报导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