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不同护龄护士针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

lt;0.01 合计  550   1918    3.49±3.40   —   —   490   60   89.10  —            —            注:1)表示A组与B组比较,2)表示B组与C组比较,3)表示C组与A组比较。    3  讨论  3.1  护龄的差异影响针刺伤发生的率和频度  本调查结果显示:护龄越短,年针刺伤率越高,该结果与戴青梅等对8063名医护人员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工龄短的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显著高于工龄长的人员[1]。调查结果还显示:年针刺伤的频度与护龄不是完全成反比关系,以6~10年护龄组(护师职称)最高,1~5年护龄组(护士职称)居其次,11年以上护龄组最低,该结果与任小英等对343名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结果[3](护师组明显高于护士组和主管护师组)基本相同。由此可见,护龄的差异明显影响针刺伤发生的率和频度,其原因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可从派班方式、操作环节、接触注射治疗工作量多少、防范措施实施情况等方面调查分析。 3.2  低年资护士是针刺伤的高危人群  调查结果还显示:护士年人均针刺伤率为89.1%,刺伤频度为3.49次,高于国内外报道的水平(1983年美国Homory HB报道年针刺伤率为61.6%[4],2003年毛秀英等对1075名临床护士的问卷调查结果为年针刺伤率80.6%[5]),尤其是护龄1~5年组和6~10年组年刺伤率和频度更高,呈现针刺伤高发生率、高频度状态,而且,这两组护士年刺伤率和频度分别相互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都是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群体(护士或护师职称),因此,可以得出:低年资护士是针刺伤高危人群中的高危人群,应加以针刺伤重点防护。  参考文献  1.戴青梅,李法云,王志萍,等.潍坊市医护人员针刺伤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1;1(1):22~24 2.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6 3.任小英,邓敏.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的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258~261 4.Homory BH underreporting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Amj Infect control,1983;11:174~177 5.毛秀英,吴欣梅,于丽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低氧对大鼠不同节段肺动脉一氧化氮合酶
    不同关节病理程度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肌
    干扰素α与阿德福韦酯不同联合方法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重
    用量热法研究水稻线粒体不同条件下的能
    人血液不同成份吸收光谱探讨
    不同剂量微波热凝后面神经变化的观察
    不同剂量苯妥英钠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浓
    不同浓度乙醇提取补骨脂的比较
    3种不同产地桃仁中苦杏仁甙含量测定
    不同的标准试验菌对有效氯抗力的比较
    WMS在不同年龄老年群体中的应用分析
    不同消毒剂对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的比较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