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护龄护士针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 |
|
the period of professional nursing years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承担着大量的注射穿刺操作,已有研究表明,护士已成为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据戴青梅等对8063名从事临床医疗、护理、医技人员的针刺伤调查报道:针刺伤百分比依次为33.8%、63.47%、19.57%[1])。为进一步明确针刺伤在不同护理人员中的分布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防范管理,2005年12月,对湖南省娄底市三个综合医院的610名不同护龄护士进行针刺伤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到2005年12月1日为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时间一年以上的610名护士,这些护士分布于湖南省娄底市三个综合医院(一个三甲医院、两个二甲医院)。
1.2 调查的工具和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2004年12月~2005年12月1年内610名临床一线护士的针刺伤情况,由被调查者独立填表,当场收卷。根据被调查者从事护理工作时间的长短,对调查的数据分为三组即护龄1~5年(A)组、6~10年(B)组、11年以上(C)组分别归类整理。问卷的内容包括:填表者的护龄、所在科室;填表方法说明;一年内针刺伤的总数;针刺伤的时间及环节(16项)。调查表是在阅读文献及医院感染控制有关教材[2]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并请专家修订而成,问卷的折半信度rxx值为0.79。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样本率差别采用x2检验,均数差别应用t检验。
2 结果
2.1 问卷填写情况 发出问卷调查表610份,收回有效问卷550份,有效回收率为90.2%。
2.2 针刺伤与护龄的关系(表1) 从表1可见:①针刺伤率与护龄成反比:1~5年组最高,6~10年组居中,11年以上组最低,1~5年组与11年以上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X2=15.5,P<0.01)。②针刺伤的频度:以6~10年组最高、11年以上组最低,二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t=4.344,P<0.01);1~5年组居中,与11年以上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381,P<0.01)。③1~5年组和6~10年组的针刺伤率及刺伤频度分别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护龄护士年针刺伤情况比较(n=550)
刺伤频度 刺伤率
分组 护龄 n 刺伤总数 x ±s t p 刺伤数 未刺伤数 刺伤率 X2 p
编号 (年)(人) (人次/年) (次/人年) (人) (人) %)
A组 1~5 186 715 3.84±3.80 0.940 >0.05 178 8 95.70 3.08>0.05
B组 6~10 106 455 4.29±4.12 4.34 <.00196 10 90.60 2. >0.05
C组 11以上 258 748 2.90±2.00 3.381<0.0 1 216 42 83.37 15.50&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3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行血液灌流的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及家庭干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