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不同护龄护士针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

  the period of professional  nursing years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承担着大量的注射穿刺操作,已有研究表明,护士已成为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据戴青梅等对8063名从事临床医疗、护理、医技人员的针刺伤调查报道:针刺伤百分比依次为33.8%、63.47%、19.57%[1])。为进一步明确针刺伤在不同护理人员中的分布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防范管理,2005年12月,对湖南省娄底市三个综合医院的610名不同护龄护士进行针刺伤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到2005年12月1日为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时间一年以上的610名护士,这些护士分布于湖南省娄底市三个综合医院(一个三甲医院、两个二甲医院)。 1.2  调查的工具和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2004年12月~2005年12月1年内610名临床一线护士的针刺伤情况,由被调查者独立填表,当场收卷。根据被调查者从事护理工作时间的长短,对调查的数据分为三组即护龄1~5年(A)组、6~10年(B)组、11年以上(C)组分别归类整理。问卷的内容包括:填表者的护龄、所在科室;填表方法说明;一年内针刺伤的总数;针刺伤的时间及环节(16项)。调查表是在阅读文献及医院感染控制有关教材[2]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并请专家修订而成,问卷的折半信度rxx值为0.79。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样本率差别采用x2检验,均数差别应用t检验。   2  结果  2.1  问卷填写情况  发出问卷调查表610份,收回有效问卷550份,有效回收率为90.2%。 2.2  针刺伤与护龄的关系(表1)  从表1可见:①针刺伤率与护龄成反比:1~5年组最高,6~10年组居中,11年以上组最低,1~5年组与11年以上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X2=15.5,P<0.01)。②针刺伤的频度:以6~10年组最高、11年以上组最低,二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t=4.344,P<0.01);1~5年组居中,与11年以上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381,P<0.01)。③1~5年组和6~10年组的针刺伤率及刺伤频度分别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护龄护士年针刺伤情况比较(n=550) 刺伤频度                 刺伤率  分组 护龄 n      刺伤总数 x ±s  t  p   刺伤数 未刺伤数  刺伤率  X2   p             编号  (年)(人)  (人次/年) (次/人年)      (人) (人)   %) A组 1~5  186  715  3.84±3.80 0.940  >0.05   178  8  95.70  3.08>0.05 B组 6~10 106  455  4.29±4.12  4.34   <.00196  10  90.60  2. >0.05 C组  11以上 258  748  2.90±2.00  3.381<0.0 1   216  42 83.37  15.50&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低氧对大鼠不同节段肺动脉一氧化氮合酶
    不同关节病理程度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肌
    干扰素α与阿德福韦酯不同联合方法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重
    用量热法研究水稻线粒体不同条件下的能
    人血液不同成份吸收光谱探讨
    不同剂量微波热凝后面神经变化的观察
    不同剂量苯妥英钠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浓
    不同浓度乙醇提取补骨脂的比较
    3种不同产地桃仁中苦杏仁甙含量测定
    不同的标准试验菌对有效氯抗力的比较
    WMS在不同年龄老年群体中的应用分析
    不同消毒剂对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的比较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