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7例肿瘤患者围化疗期的护理 |
|
色氨酸的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少体内游离5-HT含量。餐后1小时内控制饮水,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减轻化疗反应。对于呕吐严重者,应按医嘱给予止吐剂。
1.3.2 由于大部分抗癌药物对肠道都有刺激,因此,腹泻和便秘也是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发生腹泻时,应不吃生、冷食物,给予清淡、温热、少纤维素食物;多饮水,保证每天3000ml摄取量,防止腹泻导致的脱水症状。在肛门周围涂抹凡士林以避免肛周皮肤损伤,必要时使用止泻药。化疗后五至八天可能有便秘发生,应多饮水,每天至少2000~3000ml并进高纤维食物,如带皮的新鲜水果、香蕉、各种蔬菜等。多活动,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增加肠蠕动,采取热敷以减轻腹胀。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大便软化剂或缓泻剂。
1.4 营养指导 肿瘤患者由于不同的机制(如情绪变化、发热、药物影响),常有食欲不振,伴有恶液质者尤为明显,化疗对口腔、胃肠道的副作用,常可降低食欲与产生进食困难,这一切均可使患者全身情况恶化,耐受化疗能力下降,应给以特别的关照。重点工作是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饮食调节,以色、香、味、形促进食欲,尽量满足身体营养需要和热量供给,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加强口腔护理去除口腔异味,妥善处理口腔溃疡,建议平时咀嚼口香糖或含糖果,必要时可服用开胃的中药。若已经发生呕吐,应灵活掌握进食时间,可在其间歇期进食,多饮清水,鼓励进食、少量多餐、巧妙地使用调味品、饮食应富含营养、必要时采用静脉高价营养或鼻饲[2]。
1.5 泌尿系毒性反应及护理 化疗后因肿瘤细胞及正常组织细胞大量破坏,少数患者可出现高尿酸血症,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治疗中必须采用水化和碱化来预防这一并发症。水化能保证药物快速从体内排出,故除医嘱外,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入量在4000ml以上,密切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控制尿量在3000ml以上,还应重点观察有无膀胧刺激症状、排尿困难及血尿。对入量已够但尿量少者,可给予利尿剂以促进药物排泄。进行碱化尿液,尿碱化的目的是加速代谢产物的溶解、排出,避免沉淀产生尿酸结晶,因此我们在患者每次尿后测pH值,保证pH在6.5~7之间,如pH值低于6.5时,报告医生及时增加碱性药物用量[3]。
1.6 粘膜反应及护理 皮肤和粘膜的损害是化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MTX、5-FU、ADM等常用化疗药常引起口腔粘膜损害,表现为粘膜糜烂、疼痛和感染。因此,在化疗期间应忌烟、酒,不吃辛辣调味品及有可能引起粘膜创伤的食物,如带刺或者碎骨头的食物。三餐后及睡前应及时漱口和刷牙,避免用力刷牙造成口腔破溃,并应用软毛牙刷刷牙,勿用牙签剔牙,口唇涂润滑剂,保持口腔粘膜湿润。每日以手电筒和压舌板,面对镜子做口腔自我检查,如口腔粘膜和牙龈的色泽、湿润度,有无破溃和感染。若口腔粘膜已经损害,在进食前,口含冰块可以减轻疼痛情形,也可依医嘱使用止痛剂或者麻醉剂。进食后,应立即清洁口腔,可使用冷开水加食盐(1000ml冷开水加9g食盐)或者按医嘱使用漱口水漱口,避免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漱口水。皮肤反应多为皮疹、色素沉着、红斑、瘙痒等,应避免太阳直射,选择穿开襟、无领、宽松的衣服,质料以棉、麻织品及易吸汗者为宜。男性应使用电动刮胡刀修面,勿用去毛剂,以避免皮肤损害。用温水和全棉毛巾擦洗,局部涂擦芦甘石洗剂止痒或者选用绿药膏等药物。
1.7 疼痛的护理 肿瘤患者常有疼痛,晚期患者尤为突出,严重的疼痛不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也会干扰化疗的进行,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要达到WHO提出的到21世纪消除肿瘤疼痛的目标,就应认真掌握疼痛的正确评估方法,按医嘱准确给药、疼痛的确切评估、疗效与副作用的观察等严格执行三阶梯止痛原则,做好疼痛的护理。
2 化疗后护理
2.1 化疗后健康教育 疲乏、不舒适感是化疗后常见症状,每天应保证有8~10小时充足的睡眠,并可适当延长床上休息时间。随着本次化疗的结束,患者出院回家休养期间,护士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进行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消除癌症等于死亡的错误观点,建议其多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分散注意力,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同时注意休息及休养环境,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平稳的心理,积极坚持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建立随访制度,提供带药指导,嘱出现不适要及时就诊,并定期来院化疗,责任护士经常与家属及单位联系,充分了解和关心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为持续治疗创造条件。
2.2 感染防治的护理 由于肿瘤患者常存在免疫功能的异常,化疗药物多有抑制造血与免疫功能的副作用,化疗过程中常存在皮肤粘膜完整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对急诊护理工作的分析与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211例计划外妊娠原因调查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