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门诊小儿高热患者的健康教育 |
|
浅谈门诊小儿高热患者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人和群体的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对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科学。指导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会利用健康知识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采取措施及早预防。小儿高热是门诊常见的疾病,由于小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差,皮肤汗腺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很差,因此小儿非常容易发热,而且,高热常持续反复发生,所以对家长进行疾病的相关宣教尤为重要,这样可以增强家长对疾病的预防知识。我院门诊病人流动性大,儿童是其中的弱势群体,就诊的患儿常持续反复发病,因此,本人对就诊的患儿,利用输液的时间与其家长进行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收到一定的效果。
1 降温 降温是小儿高热护理的关键,又可分为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小儿用退热药,不同于成人,要根据年龄、体重决定服用量,切勿滥用退热药,必须根据医嘱服药,在服药的同时,要给孩子多饮水,帮助其发汗、利尿、排毒。退热药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教会家长辨认体温表,随时观察病儿体温变化,每隔1~2小时测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在应用退热药的同时,还可进行物理降温,具体方法有:头部冷敷;用冰帽、冰枕;酒精擦浴;温水擦浴。
1.1 冷敷 通过致冷的方法使全身或某一局部的体温下降,开始时局部血管收缩,继之扩张,热量经传导散热,可达到降温的目的。一般以头部冷敷为最常见。用橡皮布,塑胶薄膜制成手掌大小的口袋,里面装水或细小的冰块,可将冰块用水冲一下,溶去锐利的棱角,将盛有冰块的小袋用毛巾包裹放在小儿的额头、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或用毛巾在冷水中浸湿后挤干放在额头上冷敷,注意冰袋局部冷敷时,不宜持续时间过长,否则会引起局部缺血,缺氧以致冻伤
1.2 酒精擦浴 酒精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散热能力强,使用时须特别小心。可用25%~50%酒精,用小毛巾蘸酒精擦拭患儿颈部、腋窝、腹股沟、四肢等,可使皮肤血管扩张而加速散热,擦浴后半小时测体温。注意擦浴时酒精浓度不可过高,过高时酒精挥发过快,皮肤血管反而收缩影响散热。擦浴时应根据室温随时给小儿盖好被子或毯子,禁擦胸前区,腹部。否则会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
1.3 温水擦浴 温水可使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体内的热量可通过传导方式而达到散热的目的,用32~36℃的水,可用手掌心试一下,以不烫手为宜。将干毛巾浸湿后擦拭小儿全身皮肤,擦完一遍后可稍等一会儿,待皮肤上水份蒸发完再擦第二遍,直到体温明显下降.每隔半小时测一次体温。
2 饮食 小儿发热时要少活动、多休息,过多活动会增加机体消耗,影响疾病恢复。发热时最好给孩子吃些多汁、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或水果,如甜牛奶、豆浆、果汁、面包、咸饼干、嫩菜叶、鸡蛋挂面等,勿吃肥厚油腻的食物。实际上孩子只要有食欲,想吃什么都可以,只是家长应该知道哪些食物适合发热的小儿。最重要的原则是家长不能强迫孩子们吃他们不想吃的东西,以免引起呕吐及腹部不适。另外,应注意多饮水,最好每隔半小时至一小时饮水一次;水既可以补充因发热丢失的水分,又能稀释病菌产生的毒素和促使毒素排泄,因此多饮水有促进退热和疾病恢复的作用。
3 注重平时预防 平时家长应协助患儿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天气变化,适时为患儿增减衣服。感冒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人流量大的地方,外出时要戴口罩,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引发感染。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病人诊病治病的首要场所,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小儿的健康更加注重,并期望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而健康教育的意义是把卫生保健知识交给患儿及家长,提高病患的自我保健能力,指导人们健康生活,以促进其健康。所以门诊护士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满足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要,还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对门诊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也激励门诊护士学习业务理论知识及沟通技巧,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有利于医院的自身发展。
上一个医学论文: 健康教育在家庭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
|
|
|
|
|
|
|